湖南懷化墻體廣告 11 月 12-15 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三鍬鄉(xiāng),菜地村的苗家阿妹潘曉梅和南山村的苗家阿哥吳展江喜結(jié)良緣,一場原汁原味,盛大、古拙、熱烈、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苗家“婚禮”歡喜上演。筆者全程盯梢采訪拍照,用鏡頭見證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并為其濃郁的民族風(fēng)情所沉醉。
在靖州苗家,男婚女嫁是整個家族的事,不只是由主事一家承當,時刻要繼續(xù) 4 天 4 晚。
女方出嫁的頭一天,男方要組織人員把男女雙方一起商議好的女方辦酒的酒肉茶糖等東西送到女方家中。第二每天未亮男方就把前往新娘家迎親的人請到家里吃早飯,娶親必不可少的人數(shù)是接親客 6 人,稱“六親客” ,背包袱的青年 2 人,提馬燈的少年 2 人,擔禮擔的 2 人,去娶親的人必定要是雙數(shù)。
“六親客”出門要放炮、 敬神、 歌唱,到女方門時也要放炮、 歌唱。進女方屋,六親客會跟女方家遞上兩個紅包, 稱 “茶鹽包” ,接著擺上一桌酒席,賓主雙方唱下馬歌。歌詞通常是女方問: “娘在門前得相信,得聽路頭陽崔聲,想事無原又無因,為何來了一朝郎。 ”六親客答 : “冬季燕子歸湖海, 春天燕子上
湖南,由于江
南陽春早,客是來落旺家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