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墻體廣告 7月1日訊 “泉州少林寺有一間‘密室’冬暖夏涼,在炎炎夏日,它卻舒服反常。”少林寺,現(xiàn)場上了一堂古建筑+風水學的課。本來,泉州的古厝即是這么冬暖夏涼,傲世各季的。
下午1點多的少林寺,站在樹蔭下等候的幾分鐘,溫度計牢牢守住37℃的刻度,文風不動。進入傳說中的“密室”,其實是一座單層平房,木房頂,紅地磚,頗具閩南古厝的特征。廳堂內(nèi)一切窗戶緊鎖,也不見安裝空調(diào),就房頂裝有一個大吊扇,但主人阿鴻居士并沒有翻開吊扇。一眼就讓人注意到異乎尋常的,是呈三角形的木房頂下的風窗。難道這即是奧秘地點?
溫度計穩(wěn)定下來的時分,指向32℃,相當于前一天記者在清源山上林蔭小道間測出的溫度。一門之隔,整整比室外低了5℃。
“屋子里形成了自個的內(nèi)循環(huán)?!卑Ⅷ櫨邮刻统黾埞P,文圖并茂、有板有眼地為記者圖解一番。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前輩們住的古厝,是有兩種窗戶的:對外的和對內(nèi)的。通常對外的窗戶都很小,對內(nèi)的窗戶則比較大。并且,古厝的房子窗戶與大門通常不會相對。對外的窗戶與外界相連,熱氣經(jīng)過小窗戶進入室內(nèi),窗戶小就減少了進入室內(nèi)的熱氣。熱氣進入室內(nèi)后,經(jīng)過大窗戶能夠更大規(guī)模、更自由地流轉(zhuǎn)。與此同時,由于窗戶與窗戶、門之間并不相對,空氣在各種過道中迂轉(zhuǎn)流轉(zhuǎn),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極好的降溫。這在風水學上,被業(yè)內(nèi)人士稱為“回風助水”。
回到“密室”,盡管“密室”并沒有兩重窗戶,但緊鎖的窗戶也達到了減少熱氣進入的意圖。這時分,請我們回想一下自個的地輿教師,他必定教過我們,熱氣會升騰對不對?是的,當熱氣進入屋里后,漸漸升騰,別忘了,我們的“密室”有風窗,熱氣會經(jīng)過風窗散出。因窗戶緊鎖,除了風窗,廳堂其實也形成了一個內(nèi)循環(huán)。
這里阿鴻居士提醒了記者兩個知識點:首要,窗戶翻開,有風進入流轉(zhuǎn),人會感到很爽快,但對降溫不必定有協(xié)助;其次,為何不翻開吊扇,在窗戶沒有翻開,且房子有風窗時,工作的吊扇反而會攪動熱氣,打破內(nèi)循環(huán)。
自帶內(nèi)循環(huán),加上“密室”周邊綠樹成蔭,溫度天然低了。不過,這間單層“密室”真真不是傳說,32℃的溫度盡管能夠笑傲“熱成狗”的各種室外氣溫,但好歹氣溫也是攀過了30℃的。這也就是,吊扇存在的含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