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墻體廣告 舒城縣一市民蔣超(化名)去銀行借款,發(fā)現(xiàn)自個在銀行的體系中有不良信譽記載,因他名下在
合肥某家銀行(下稱
合肥銀行)有一張信譽卡,并透支1萬多元長時間未還。讓蔣超納悶的是,他底子沒有在
合肥銀行處理過信譽卡,更沒有透支不還的狀況。
蔣超稱,上一年8月,他因買房向
深圳一家銀行請求借款,銀行查詢他個人信譽陳述后,奉告他有信譽卡逾期狀況,在銀行體系中有不良信譽記載,不予借款。
蔣超很是不解,后他屢次查詢得知,是別人冒用他的身份證復印件在
合肥銀行處理信譽卡并逾期。包河區(qū)法院審理查明,蔣超于2012年3月丟掉身份證,其未向有關組織掛失,也未登報聲明。同年10月20日,
合肥銀做法持著蔣超身份證的人處理了信譽卡,這以后該卡透支17344元。在該款長時間未還的狀況下,
合肥銀行上報了銀行征信體系中蔣超的不良信譽記載。
依據(jù)
安徽某司法判定中心出具的判定結論顯現(xiàn),其時信譽卡請求時,請求人處“蔣超”簽名筆跡,與提供的樣本蔣超書寫筆跡不是同一人書寫構成。
近日,法院判決,
合肥銀行刪去蔣超在銀行體系中的不良信譽記載;付出判定費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