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墻體廣告制作 經中華骨髓庫牽線搭橋,河南省兩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分別與美國、荷蘭的兩位患者配型成功,8日下午,他們將在鄭州捐獻“生命種子”。
“興奮!”“幸運!”昨天下午3時許,27歲的禹州男子王玉超和37歲登封男子孫金偉,一同來到河南省腫瘤醫(y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通過該院血液科醫(yī)護人員了解捐獻過程以及捐獻前后的注意事項。
河南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史上的三個“第一次”也將隨之誕生:第一次為美國、荷蘭患者捐獻,第一次兩人同時為國外患者捐獻,第一次跨國捐獻不再去北京而是直接在鄭州采集。
來自登封大冶鎮(zhèn)后柿杭村的孫金偉剛到采集室后,就迫不及待地換上黃色印有“紅十字”的“戰(zhàn)袍”。他2006年就開始堅持獻血,2012年加入造血干細胞資料庫,今年4月,接到通知說與患者配型成功,他回答很爽快:不用考慮,捐!而來自禹州市中心醫(yī)院的王玉超,換上黃色捐獻服后,也難掩興奮,甚至有些緊張。他是一位病理科醫(yī)生,2012年3月19日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據河南省造血干細胞資料庫工作人員文梅英介紹,王玉超將為一位美國華裔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孫金偉將為一名荷蘭患者捐獻,究竟是白人還是華裔,還不清楚。這兩位河南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趕在同一天為外國患者捐獻,純屬巧合。
值得一提的是,自中華骨髓庫成立以來,兩位志愿者在同一天為國外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這在全國尚屬首次,也創(chuàng)下河南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史上的第一次。
此外,這也是河南省志愿者第一次為荷蘭、美國的患者捐獻“生命種子”,飽含河南大愛的生命種子,將飛得更遠。
文梅英說,之前,跨國捐獻都需要到北京采集、捐獻,而這次將首次在鄭州采集跨國捐獻的“生命種子”。
據了解,此前河南省488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中,跨國捐獻已有14例。業(yè)內人士表示,這在彰顯河南大愛的同時,體現(xiàn)了河南人基因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