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墻體廣告 一本80年前的赤軍賬本,斑斕發(fā)黃的紙張,記錄的是那段烽火連天歲月,承載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白叟揮之不去的赤色情結。為了給這本赤軍賬本找一個安放的家,
贛州市民孫文質幾經(jīng)酌量,近來他想將它捐獻給于都縣博物館。
本年77歲的孫文質,是原
贛州八○一廠的退休職工。七八年前,退休后的他漫步到古城墻邊的一家舊書店,在舊書堆里將這本封面寫有“民國十九年二月初八日立”的流水老賬本挑揀出來。這本線裝的冊子,青色的封面雖已斑斕,但內頁草紙上用毛筆書寫的筆跡,仍然清晰可見。有著20多年保藏經(jīng)歷的孫文質以為它是有價值的寶貝,便花15元錢將它淘回家。
以后,他對這本赤軍賬本中的花名冊進行了詳盡的研討,梳理出花名冊的詳細記錄,列出了我國工農赤軍第四軍政治部兵士花名冊122人的詳細名單和人員去留情況,并查閱花名冊上的蓋有的12個“我國工農赤軍第四軍政治處”紅印章的材料。經(jīng)過查閱材料得知,賬本中所記載的“我國工農赤軍第四軍政治處”的所在地恰是于都縣。
本年是赤軍長征成功80周年。近來孫文質找到
贛州晚報記者說,悠悠80年以后,赤軍賬本再回于都,也算是“物歸原主”式的回家。
本來,除了赤軍賬本,孫文質還保藏了蘇區(qū)錢幣和赤軍借稻谷證。他的赤色情結與他出世的年代及家族有關。他出世在中心蘇區(qū)最早創(chuàng)建的赤色割據(jù)區(qū)域、其時蘇區(qū)全紅縣——寧都。他家和本地許多革命家庭相同積極支持革命事業(yè),他的伯伯參加了赤軍,獻身在中心赤軍長征以來最為慘烈的一仗——湘江戰(zhàn)爭中,直到許多年以后才收到勇士證。而依照寧都本地風俗,他被過繼到伯伯名下,享有勇士家族待遇。由于從小潛移默化,滿腦都是赤軍故事,因而一收集到這本赤軍賬本,他就想將它捐獻出去,讓它表現(xiàn)其所固有的前史價值。
“自愿從軍,脫離的兵士,安排還給予回家的路費,信任這也是赤軍為何受
大眾期待的因素?!睂O文質說,追尋前史是為了走向將來,這本賬本無聲地見證了我國的革命前史,也記錄了共產(chǎn)黨領導赤軍的從軍方針。同時,它也教育咱們的下一代,革命道路的彎曲險阻,在享有今天幸福生活之時抱有一顆拳拳愛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