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
墻體廣告 西充縣和平鎮(zhèn),坐落西充縣東部,距縣城15公里。場鎮(zhèn)上的人都知道,現(xiàn)在的和平原名小木井場,清康熙年間,因場東南角河濱有一八角亭,名曰和平亭,故改稱和平場。
峨影導演盛贊 古鎮(zhèn)稀少難得
自明朝建場以來,和平歷經(jīng)300年建造,至上世紀初已具規(guī)劃。退休干部、原和平鎮(zhèn)文化站站長胥克均,是土生土長的和平人。他通知記者,老場鎮(zhèn)規(guī)劃緊湊,嬌小玲瓏,東有和平亭,西有文廟,中有戲樓。南北街長100余米,東西街長約60米。即便歷經(jīng)朝代變遷,南北街依舊,東西街左面街房未變,就連民國時期鄉(xiāng)公所駐地依然存在。
和平舊場大街呈反“丁”字形規(guī)劃,頭北尾南,橫臥山下,“丁”字收筆處,正好是古戲樓,戲樓高約9米,寬13米,共兩層,坐東南向西北。樓下后大門面東南洞開,寬約4米,高3米,似進場的城門。戲樓前邊是一壩子,石板鋪成,能容上千人看戲。2012年,峨眉電影制片廠在和平拍電影《鳳凰情》時,導演看中和平老場大街舊貌,稱全縣僅此一場,稀少難得。
“丁”字轉(zhuǎn)彎處,戲樓正對面是修建光輝的文廟。大殿高約9米,抬梁穿斗式木架構(gòu)造,懸山式房頂,坐西向東,立柱有水桶粗。廟內(nèi)雕梁畫棟,非常壯觀,民國時期鄉(xiāng)公所在此辦公。
距文廟大概150米遠靠河濱,是與戲樓遙相呼應的和平亭。和平亭亭高約10米,八面,每面寬3米,共兩層。八面都刻有花鳥,八根亭柱彩繪精密。正對大路一面,用行書體鎏金“和平亭”3個字。書畫雕琢精巧,流光溢彩。亭邊河水明澈,環(huán)境涼爽幽靜。記者在這里采訪時,正值盛夏,但見居民成群結(jié)隊進亭歇息、納涼。
從“丁”字轉(zhuǎn)彎處向北,是和平場鎮(zhèn)商賈聚集的主大街。擺布兩頭街房,從南至北一字擺放,人稱上河街、下河街。上河街有18間店肆和民居,趙氏祠堂便在其間。走進祠堂大門,便能看到天井內(nèi)有一八卦水井,世人稱其小木井,井兩頭各蹲一石獅,胥克均說,此井水明澈甜美,從未干枯,是和平鎮(zhèn)飲用水源,很是有名。
胥克均介紹,上河街13間房都有4米寬臺階,臺階上逢場天有打鐵的小爐匠,外鄉(xiāng)來的小攤販,賣針線的、打鍋盔的、賣涼粉的,一家挨一家。若逢下雨,臺階下賣肉的,在戲樓壩子里賣雞蛋、鴨蛋的,也擠到臺階上,擁擠中大伙總能歡樂地說笑。
與上河街不一樣的是,相距7米與之相對的下河街有20間商鋪、民居,有茶店、酒館、幺店子、成衣鋪等,這些店肆前的臺階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