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前幾年,我曾經(jīng)深度游覽了一下秘魯,書中提到的幾處戰(zhàn)爭的主要城鎮(zhèn)都走過了。這本厚厚的史書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故事精彩絕倫引人入勝,仿佛置身于那個經(jīng)歷了短暫輝煌,卻僅僅存活了不足百年的帝國之中,書中的人物也躍然紙上,演繹著各自的人生,一頁頁將人性的美與丑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更讓我仿佛又回到了秘魯,坐在華納比丘懸崖上俯瞰馬丘比丘,昔日帝國那種王者之氣撲面而來的感覺。
所以心里就更別扭了,干著急去不了啊。
扯遠了,還是按照帝國末日的故事,把秘魯?shù)穆眯写饋戆桑?/p>
印加帝國之所以偉大,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其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過于惡劣。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脈中部,平均海拔三千多米,氣候變幻莫測,一山四季,山巔終年云霧繚繞,還有周期性地震困擾和毀滅性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頻繁。我想也許這就是他們只信仰太陽神的原因之一??删驮谶@樣靠天吃飯的背景下,他們竟然在海拔兩三千米的地方修建城堡,開鑿大型水渠,墾殖梯田,養(yǎng)活了六百萬人口。這可能也是印加人相信,歷史要隨著一系列巨變事件展開的部分原因。他們稱巨大的“改變世界的大事”為“帕查庫提(Pachacuti)”,一個“帕查庫提”就是一次時代更迭的界限。而且還相信每一次“帕查庫提”都會徹底改變事物的自然法則,所以帝國的創(chuàng)立就被認為是一件“帕查庫提”,君王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改成了這個詞語,就是第九代帝王帕查庫提·印加·尤潘基(PachacutiInca Yupanqui),于1438-1471年在位。
圣谷中的梯田、鹽田
因為印加人沒有文字,只能通過文物和遺留下來的痕跡確定年代和政績,前八代帝王都只是傳說,他們的歷史最早只能追溯到公元12世紀末,其中這二三百年間是如何發(fā)展的,至今仍無人知曉。
又扯遠了,還是說回印加帝國崛起的時候吧。第9代帝王“帕查庫提”僅用了約30年就將勢力范圍發(fā)展到今天秘魯大部分、玻利維亞全境和阿根廷北部地區(qū),建立起中央集權制的奴隸制帝國,都城就是傳說中第一代帝王選址的風水寶地——庫斯科(Cusco)。
安第斯山脈雖然自然條件惡劣,但黃金、白銀等礦藏極為豐富。西班牙殖民者就如同嗅到了血腥味的蒼蠅,前赴后繼一波波開赴新大陸,隨著殖民者來的,還有一位不速之客——天花。那會兒的南美大陸雖稱不上豐衣足食,也算是一片凈土,印加人對這種病毒沒有免疫力更不知道防護,1525年第11代印加帝王瓦伊納·卡帕克(Wayna Qhapaq)就死于天花。
瓦伊納去世后的印加帝國其實已經(jīng)外強中干,第12代帝王瓦斯卡爾和第13代帝王阿塔瓦爾帕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后者弄死了前者名正言順的繼位。強大的印加帝國引起了殖民者的注意:弗郎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1471-1541年)說服了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出資資助他前往美洲。皮薩羅別看大字不識一個,卻志向遠大,帶了不到200人就出發(fā)了,1532年登陸美洲,抵達今天秘魯西北部的卡哈馬卡(Cajamarca)時他的部隊只剩下了168人,要求和阿塔瓦爾帕談判。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共169人的“西班牙旅游團”擊潰了8萬印加大軍,活捉了阿塔瓦爾帕,皮薩羅要求印加人黃金裝滿一間長22英尺、寬17英尺、高8英尺的房間屋子才能放人,臣民們就把一切能找到的皇金源源不斷地運往庫斯科,其中就包括印加人的“太陽神殿”。
曾經(jīng)通體遍布黃金的太陽神廟(Qorikancha),在印加人的蓋丘亞語中意為“黃金院落”,在他們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印加人自譽為太陽的后裔,神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9代帝王在位時為了祭祀太陽神因蒂(Inti)而建立。當時神殿除用于宗教儀式外還有天文臺的作用,向殿內(nèi)居住的神職人員提供了大量金銀以作裝飾,還將七位前印加王的木乃伊接入殿內(nèi)。
其實阿塔瓦爾帕被關了整整一年,這一年間還算是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他也盼著西班牙人拿到足夠多的黃金后饒自己一命。但他想的太天真了,也可能是因為印加帝王貴族為了保持血統(tǒng)純正,娶的都是自己的親姐妹,近親結婚后代能不傻么?再加上皮薩羅野心極大,畢竟他的同鄉(xiāng)埃爾南多·科爾特斯34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今墨西哥)。被關了一年多之后,阿塔瓦爾帕還是被絞死了。
雖然印加人的軍事極為落后,卻在醫(yī)學、建筑上有著極高的成就,能將大塊的石塊打磨得異常光滑,不用任何黏合劑堆砌起來,太陽神廟就是最好的代表作。西班牙人打著“為上帝而戰(zhàn)”的旗號,在其基礎上建起了圣多明各大教堂(Iglesia de Santo Domingo),就是一側的鐘樓。所以,今天看到的神殿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宗教和建筑風格的混搭,各放異彩卻又令人唏噓。
入內(nèi)后開闊的庭院曾是印加人舉行儀式的場所,春播、秋收和祭拜日都會在此舉行慶典。
內(nèi)部的庭院被回廊所包圍,完全就是西班牙的風格,像極了托萊多大教堂的回廊?;乩纫粋扔袃蓚€小會議廳,小會議廳對面是太陽神殿的主殿,是當時舉行會議的大禮堂。
庫斯科城里現(xiàn)在還有當初一段印加古城墻的步行街。
1533年,皮薩羅殺害了阿塔瓦爾帕后的39年間,先后立了6位傀儡帝王,利用他們代為統(tǒng)治這個國家,橫征暴斂、荼毒生靈,弗郎西斯科·皮薩羅的弟弟貢薩洛·皮薩羅甚至強占了王后。畢竟不是每個帝王都甘心做傀儡,1536年,忍無可忍的第15代帝王曼科·卡帕克二世(Manco Capac II)發(fā)動了反對西班牙人的起義。歷經(jīng)亡國后的印加人已經(jīng)初步知道了如何使用金屬制的兵器,20萬大軍占據(jù)了庫斯科城外的薩克薩瓦曼(Sacsayhuaman),居高臨下,用滾石等作為武器砸死了不少西班牙人,圍城長達10個月。那時候的庫斯科經(jīng)常是一片火海,所以,今天看到的城市基本上都是后來西班牙人修建的。
次年,西班牙人夜間偷襲了薩克薩瓦曼,起義被鎮(zhèn)壓后,曼科逃至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這里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歐雁臺”。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不少,歐雁臺一役應該稱得上打的漂亮。那時候的印加王已經(jīng)學會了騎馬,他手下的名將基佐勘察地形,占據(jù)著梯田頂端的落差優(yōu)勢,亂箭齊發(fā)擊退了西班牙軍隊。又提前挖好溝渠,西班牙軍隊進入山谷時放水深至馬腹,騎兵寸步難行。曼科帶領軍隊,拿著之前繳獲的西班牙人鑄造的鐵劍和盾牌,沖上戰(zhàn)場,進行反擊,西班牙人潰不成軍逃回了庫斯科。
奧揚泰坦博遺憾的是,歐雁臺附近缺乏耕地,軍隊沒了糧食,處境不容樂觀。1539年曼科撤退到叢林中的比爾卡班巴(Willkapampa)建立了新的印加國。
曼科今天看到的歐雁臺要塞,是圣谷里最大最壯觀的印加宮殿遺址,如同一座大壩,平臺頂部還建有城堡和用于宗教活動的廟宇。
另一個重要的是:歐雁臺是前往馬丘比丘必經(jīng)的中轉站。
1535年1月18日,皮薩羅在南太平洋海岸邊建起一座新的城市,命名為“Ciudad de los Reyes”意為“王者之城”,就是今天的秘魯首都利馬(Lima)。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他和自己的合伙人阿爾馬格羅分道揚鑣,成為死對頭,阿爾馬格羅也被皮薩羅的弟弟私刑處決。三年后,一小波留在利馬的阿爾馬格羅的支持者將皮薩羅刺傷并用花瓶結果了性命。
利馬殖民者建城時就建起了今天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上的利馬主教座堂(BasilicaCathedral of Lima),由皮薩羅親自參與設計,他死后也埋葬在大門右邊馬賽克裝飾的小教堂里。大教堂陸陸續(xù)續(xù)建了很多年,直到1625年才竣工。
利馬主教座堂時間回到1544年,一個謀殺了西班牙大將的士兵逃到比爾卡班巴請求收留,卻趁此殺害了曼科。此后殖民者又立了3代傀儡,圖帕克·阿馬魯(T pacAmaru,1545-1572年,1571-1572年在位)是第19代傀儡,也是最后一位印加國王,他曾率領殘余的印加人和西班牙人抗爭,1572年兵敗被俘后在庫斯科主教堂前的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上被斬首,印加王國徹底宣告滅亡。
圖帕克·阿馬魯如今的庫斯科雖然不再是首都,卻是一個飽經(jīng)滄桑,頗有古都韻味的城市。這里有熱情的人民,古老的街道,神秘的印加遺址,媲美中國的美食,漂亮的工藝品,生動而熱情,在一座座博物館和教堂間游覽,坐在武器廣場看人來人往,漫無目的地在圣布拉斯區(qū)(Barrio de San Blas)的小巷里穿行,或是爬到城外圣克里斯托瓦爾教堂(Iglesia de San Cristobal)前的小廣場上,看著遠方綿延起伏的安第斯山脈包圍起殖民建筑風格的城市,不禁讓人對于印加帝國的落寞結局唏噓。
印加帝國覆滅后,三百多年間民間一直相傳:在蒼茫的安第斯山脈中,隱藏著一座神秘的印加古城。一波又一波的探險家來此尋覓,這找到了必然就名垂青史??!1911年,著名的耶魯大學教授海勒姆·賓漢姆(Hiram Bingham)率領考古隊來到秘魯,發(fā)現(xiàn)了著名的“馬丘比丘(Machupicchu)”。
從此,世界上少了個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秘魯多了一棵搖錢樹。
馬丘比丘何時修建,為什么修建,以及它的用途依然是一個謎。有人認為它是昔日的宗教圣地,也有人認為它是農(nóng)作物的中轉站或是大型的學校,目前比較統(tǒng)一的認定是其建造于第9代帝王在位時1450年左右,是印加帝王的夏季避暑行宮。百余年間關于它的傳說從未間斷,也吸引了無數(shù)旅行者前來朝拜這座“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天空之城”。
順便說一句的是:馬丘比丘和“華納比丘(Huayna Picchu)”是兩個地方,著名的“馬丘比丘游客照”里,那個高聳的山頭才是華納比丘,每天限流400人,票得提前兩三個月預約,而且極難爬,反正我是50分鐘才登頂。
海勒姆·賓漢姆青史留名,但他堅持認為這里就是失落的比爾卡班巴城,一直到去世。此后數(shù)十年間一直有人提出過質(zhì)疑,畢竟馬丘比丘的規(guī)模不足以擔得起帝王的都城。1981年,又一隊美國探險家到達秘魯,經(jīng)文森特·李(Vincent Lee)的大量考古工作,認為距離庫斯科西北約一百英里的伊斯皮里圖大草原上的遺跡是歷史上的比爾卡班巴遺址
不過,直到今天,許多秘魯人還都認為真正的比爾卡班巴依然在叢林的掩護下長眠。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lián)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