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
鄭州市公布在
鄭州市第四輪全員核酸檢測中,發(fā)現(xiàn)一例復陽病人。消息一出,瞬間引起眾人關注?引起復陽的原因是什么?復陽的幾率高嗎?復陽的病人具有傳染性嗎?有沒有辦法預防復陽?
針對
大眾關心的這些熱點問題,記者分別采訪了
河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副主任醫(yī)師尤愛國及
河南省新冠肺炎
醫(yī)療救治組專家、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
醫(yī)院教授、主任醫(yī)師徐立然。
病人康復后為什么會復陽?
病人體內(nèi)的病毒沒徹底清除
徐立然說,目前,臨床上對于病人復陽還沒有明確論斷,還在研究當中。但是,大家普遍比較認可的有兩種。
第一是遠期的病人復陽,比如
鄭州這個例子,核酸陰性兩個月又復陽,很可能是當時病人在治療后,雖然檢測是陰性,但是體內(nèi)可能還攜帶著病毒,過一段時間后,隨著體質(zhì)的下降、環(huán)境的改變等因素,潛伏的病毒又進行了復制,出現(xiàn)復陽,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另外一個是短期的病人復陽,最短的是陰性3天后又復陽了,這個可能和檢測的誤差有一定關系。
尤愛國說,復檢陽性者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新冠病毒單次感染的復檢陽性者,由于機體間歇性排毒、不同的樣本類型、核酸檢測結(jié)果假陰性等因素影響,導致新冠病毒單次感染的同一病程中,某一時間點的樣本核酸檢測為陰性,出院隨訪過程中樣本核酸檢測又出現(xiàn)陽性。二是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復檢陽性者(二次感染者),少數(shù)感染者由于初次感染后未能產(chǎn)生足夠的中和抗體、免疫反應隨時間減弱、病毒變異引起免疫逃逸或病毒再次感染不同的器官,使人體初次清除病毒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在尤愛國看來,新冠病毒基因測序可區(qū)分首次陽性和再次陽性標本中的病毒是否所屬同一分支或型別,若不同時期檢測出的新冠病毒分屬不同的分支或型別,即為二次感染。
全球有文獻報道的二次感染者較為罕見。我們說的 復陽 ,一般指的是新冠病毒單次感染后的復檢陽性。 尤愛國說。
Q
復陽的病人有傳染性嗎?
有,但是傳染性風險較低
復陽的病人還有傳染性嗎?這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徐立然看來,復陽的病人和新發(fā)的病人一樣,有傳染性。尤愛國則認為,提示在樣本中可以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片段,但無法明確該病毒片段是否具有活性,亦無法判斷該感染者是否具有傳染性。因此,需進行病原學病毒分離培養(yǎng)實驗且結(jié)合流行病學調(diào)查資料,綜合研判復檢陽性者的傳染性。
尤愛國說,一般而言,復檢陽性后病毒載量低于初次感染時的病毒載量。復檢陽性者具有傳染性的風險總體很低,但是,極個別復檢陽性者不排除引起續(xù)發(fā)傳播的可能。
Q
復陽幾率高嗎?最長一個是多久?
幾率不高,最長一個是6個月
尤愛國說,復檢陽性者在出院或隨訪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研究的陽性率可能受研究方法、隨訪時長、隨訪人群特征、樣本類型、檢測策略與檢測方法等多種因素影響。復檢陽性時間多為出院后4~15天。
幾率很低。 徐立然說,從全國來看,病人出院后又復陽的大多是短期復陽的,從目前可查詢到的資料看,最長的是
武漢一個病人,陰性6個月后又出現(xiàn)了陽性。
Q
有辦法預防復陽嗎?
病人出院后,要間斷性服用中藥
既然病人出院后還有復陽的可能性,那么,病人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
徐立然說,病人出院后,還是要注意盡量少接觸人,做好個人衛(wèi)生,同時間斷性服用中藥。因為這樣一方面可改善體內(nèi)內(nèi)環(huán)境,即便當時體內(nèi)還有殘留的病毒,也會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另外就是個別病人治愈后,會有一些后遺癥,比如肺間質(zhì)纖維化、肌肉酸痛等,服用中藥,對于這些并發(fā)癥也有一定的好處。
作為
河南省新冠肺炎
醫(yī)療救治組專家,徐立然參與制定了一些預防處方。
普通人群預防新冠處方:
▲神術(shù)散
蒼術(shù)9g、藿香10g、厚樸花12g、陳皮9g、砂仁6g、蘆根6g、炙甘草6g。
服法:每天一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飯后約一小時),溫服,每次200毫升,連服五天。孕婦慎用。
高危人群預防新冠處方:
▲清肺排毒湯
基礎方劑: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術(shù)9g、茯苓15g、柴胡16g、黃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細辛6g、山藥12g、枳實6g、陳皮6g、藿香9g。
服法:傳統(tǒng)中藥飲片,每味飲片半量使用,水煎服。每天一服,早晚各一次,溫服,連服3天。如有條件,每次服完藥可加服大米湯半碗。
據(jù)了解,目前我省配發(fā)到各個隔離點服用的中成藥就是根據(jù)上述藥方熬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