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
呼倫貝爾市第29例造血干細胞捐贈者趙麗回歸。常務副市長、市紅十字會會生郝桂娟為趙麗授予了 捐髓搶救,善心特使 獲獎證書及水晶玻璃杯。
據統(tǒng)計,4月15日,在市紅十字會青年志愿者的隨同下,趙麗一家走上前去
呼和浩特市的飛機場,打開了拯救性命、聯(lián)接氣血的旅途。在持續(xù)注入了五天的動員劑后,6月26日,趙麗在
內蒙古自治區(qū)國際性蒙醫(yī)
醫(yī)院門診收集了170ml造血干細胞懸液,取得成功完成捐贈。這一份寶貴的 性命引魂燈 將帶著愛與祝愿,為一名才滿5歲的男孩兒引燃重生的希望,進行性命接力賽跑。
在被問起造血干細胞取得成功捐贈的情緒時,趙麗難掩興奮地說: 當我們獲知病人是一個沒滿5歲的小孩時,作為媽媽,想起一個孩子假如由于我的協(xié)助,能夠再次享有這世界的幸福,就堅定不移了捐贈的信心。根據此次捐贈,我更為明白人生的意義,也給我的孩子做下楷模,文化教育他自小頗具善心,學會感恩。
新聞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知,我區(qū)造血干細胞捐贈工作中起源于2005年。16年來, 現有7219名青年志愿者添加到中華骨髓庫,進庫量占
內蒙古自治區(qū)分庫的16%,居我區(qū)第一位?,F有29例(28人)取得成功捐贈,居自治州第一位?,F階段,
呼倫貝爾已完成了5個自治區(qū)第一:第一個俄羅斯族捐贈者來蕊翠、第一個蒙古捐贈者齊玲艷、第一個達斡爾族捐贈者郭崔宇、第一個向海外捐贈者吳霞、第一個二次捐贈者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