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fēng)起,桂花香。在涇縣縣城一處名為“守藝人”店面內(nèi),國度級非遺“宣筆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佘征軍教師正和家人圍在桌前,研討一位老朋友寄來的“考題”。
原來是一只極細的筆,紫毫的筆頭,金屬的筆桿,還有五六個空筆頭?!袄吓笥炎屛易鰩讉€一模一樣的筆頭,交換運用,這個難度不小?!辟芙處煙崃业赜懻撝?,如何選料,如何選膠,摩拳擦掌。
討論完,佘教師來到二樓的工作室,著手制造紫毫筆頭?!白虾辆褪峭煤?,我們只選擇山兔背脊上的一小塊毛。先理毫,將尖部對齊,這是宣筆四德‘尖圓齊健’中‘齊’的根底?!敝灰娝闷鹱郎显?jīng)脫脂過的一小撮兔毛,右手將其巧妙捏住,左手貼在細長的竹板上,將兔毛快速抽出、前推,再抽出、前推。眨眼間,兔毛就像長了翅膀,依照不同長度、質(zhì)量重新排列劃一。
宣筆尤以紫毫見長,源于秦代,盛于唐宋。宣城境內(nèi)“崇山箐密,林木古茂”,豐厚的竹種資源、優(yōu)秀的獸類毛料,為宣筆制造提供了牢靠而純粹的原資料。連白居易都寫詩贊頌,“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為筆,千萬毛中揀一毫?!?008年,宣筆制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度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千萬毛中揀一毫’,意義是說,將不圓滿的毛完整剔除進來!”說話間,佘教師開端了水盆的操作,將不同長度的毫毛依照一定的配比整合起來,迎著陽光,任何一根禿毛、弱毛、彎毛都難逃他的“法眼”。緊接著,一柄大刀下去,根部齊斷,筆形初現(xiàn)。“制筆八大工序、一百零八個環(huán)節(jié),是我們不斷秉承的傳統(tǒng),不敢有絲毫懈怠。”
佘教師祖輩即是清代制筆老藝人,到他這兒,“宣筆”這門手藝,曾經(jīng)守了足足六代了。“我小時分,父輩就常跟我講,控制一門手藝永遠是立身之本,要長懷敬畏?!睆?982年底進入涇縣宣筆廠開端制筆生活,到1996年擔(dān)任涇縣宣筆廠消費技術(shù)廠長、宣筆工藝研討所所長,再到今年成立本人的工作室,佘教師使宣筆的種類規(guī)格由原來的200余個開展為的600余個。
“當然希望能在傳統(tǒng)毛筆的根底上,創(chuàng)新出更多便攜、有趣的新式毛筆。就像老朋友給我出的這道‘考題’一樣,也算一件樂事?!辟芙處熌眠^一小截筆管外形的細竹枝,用力嚼了起來,前段曾經(jīng)分叉開裂。“這樣也是做筆嗎?”“對啊,做竹筆得先嚼,毀壞竹子的構(gòu)造,和做毛筆一脈相承?!辟苷鬈娔贸鲈?jīng)做好的竹筆,只見筆桿、筆頭集于一根細竹,運起筆來毫無凝滯?!澳憧矗瑢懫饋砗芰骼?,一些書畫教師喜歡,特地定制這種竹筆。”
從業(yè)近40年,提及制筆,佘教師詼諧健談,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他并沒有成為孤傲的老匠人,相反,他是一個傳承路上的“守藝人”。臨近中午,一輛面包車來到工作室門口,將網(wǎng)絡(luò)訂單需求的毛筆裝車運走。“我是個地地道道的做筆人,哪有精神在網(wǎng)上銷售?這些都是協(xié)作的銷售方擔(dān)任。在我看來,有市場就有傳承,我一定會把手藝‘守’下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