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居民樓是上世紀90年代的員工樓,租戶很少知道羅馬柱。羅馬柱坐落居民樓最里邊的崖壁,與居民樓相距不到1米,形成了僅容一人通過的窄巷,剛好被居民樓遮擋。
重慶開縣墻體廣告 記者看到,約十根淡黃色的羅馬柱鑲嵌在一面灰色的墻上。據(jù)測量,這面殘墻長約27米,高約5米,并且每根柱頭上都有精美的紋飾。值得注意的是,中心一根與
墻面分開的羅馬柱十分顯眼,柱頭的裝飾更為繁復(fù)。在
墻面上方,還有兩條橫向的裝飾花帶,上方是有歐羅巴風(fēng)格的花葉紋,下方是極具中國傳統(tǒng)風(fēng)格的回字紋。據(jù)了解,除了墻柱,這面墻應(yīng)該是同時期砌的老墻,里邊的磚體比較大且鞏固,墻上的抹灰后來經(jīng)過了多次補修,從這一面墻可以推斷出,其時建在此處的天主教堂規(guī)劃比較大。
重慶開縣墻體廣告 重慶市文史研究會副會長楊耀健告知記者,天主教進入
重慶比較早,1854年就在今日的解放碑鄰近建立了真元堂(今日的中英聯(lián)絡(luò)處舊址所在地),是其時川東區(qū)域天主教的中心。加爾默洛女修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
重慶誕生的。此前
中山四路舉辦的“百年上清寺”的影像展中有一張攝于清末的修女照,那張老相片中的修女就和加爾默洛女修會有關(guān)。
重慶開縣墻體廣告 材料顯示,1918年,加爾默洛女修會置地15畝,在曾家?guī)r龍家灣修建加爾默洛女修會,又稱苦修院。1920年,
重慶加爾默洛女修會成立。1951年前,歷任院長皆為外籍修女,1951年開始由中國修女萬席珍任院長。苦修院在1995年舊城改造時被徹底撤除,周圍的三德堂(天主教教堂)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撤除,原址上建起了今日的霧都賓館。
重慶開縣墻體廣告 重慶文史專家肖能鑄對加爾默洛女修會有回憶,他告知記者,小時候常常聽家里父母輩說那一片有修女和神學(xué)院,并且鄰近還有“洋人墳”。肖能鑄說,他還曾經(jīng)看到過一張老相片,相片的視角是從今日的嘉西村往曾家?guī)r拍照,相片里邊不僅能看到很多歐洲風(fēng)格的修建,曾家?guī)r的崖坡上還有一些墳塋。
重慶開縣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