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年間,從涪州(今
重慶涪陵)至
長安(今
陜西西安)運送荔枝的驛道,行程1000多公里,途經(jīng)
達州市今大竹縣、達川區(qū)、宣漢縣和萬源市約200公里。時至今日,
達州段荔枝道留下了許多的遺址遺址和動人的傳說故事,這是一筆寶貴的文明遺產。宣漢縣馬渡關鎮(zhèn)是其間一個代表性的歷史點位,能夠打造成為文旅新地標。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 唐天寶年間(742—756),唐玄宗為滿足寵妃楊玉環(huán)喜食新鮮荔枝的愛好,頒旨在貴妃家鄉(xiāng)
四川涪州(今
重慶涪陵)建荔枝園,置專驛直通
長安(今
西安),途經(jīng)墊江、
梁平、大竹、達川、宣漢、平昌、萬源、通江、鎮(zhèn)巴、西鄉(xiāng),進入子午道,全程1000多公里,荔枝道由此命名。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 宣漢縣馬渡關鎮(zhèn)是荔枝道的重要驛站。馬渡關以前不叫馬渡關,因境內有沙溪河,始名沙溪壩。據(jù)傳,東漢建安十八年(213),張飛受孔明之命從
荊州攫取巴州,率部夜達沙溪河。河水陡漲,無舟橋可渡,張飛借酒澆愁,三更提矛揚鞭,一舉躍馬渡河,村夫于渡處刊石刻碑“張飛躍馬飛渡”,故名“馬渡”,后名“馬渡關”。在馬渡關石林景區(qū),各種奇形怪石繪聲繪色,以三國文明命名的有“張飛石”“關刀石”“玄德掌”“孔明扇”等。與荔枝道相關命名的有手握巴戟維護運送安全的“守衛(wèi)石”,有盼望作為驛使的兒子安全歸來的“老嫗石”,有馱運荔枝累得氣喘吁吁的“馬臉石”,有喜愛偷吃荔枝的“猴嬰石”“鷹嘴石”。
馬渡關是川東民歌之鄉(xiāng),是民歌的搖籃。男女老少都會唱,唱的是巴人的歌,也就是“一人領唱千人和”的巴山歌。歌聲洪亮,旋律悠揚,驛馬聽到會慢步傾聽,驛使也陶醉其間。鑒于馬渡關民歌氛圍稠密,為便于荔枝快速運送,官吏在此增設驛站。在交代前后,接者和交者都可盡情賞識和學唱民歌,不影響使命完結。情歌王子李依若就出生在馬渡關,他創(chuàng)作的《康定情歌》已成為國際經(jīng)典名曲,他改編的《蘇二姐》已成為川東北文明標志和地域標志。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 在運送荔枝的富貴期間,官吏還上報朝廷,唐天寶九年(750)在此置閬英縣??梢姡R渡關其時在荔枝道沿線所處的交通位置、交易位置和政治位置。宋乾德五年(967),閬英縣廢止,馬渡關置縣史達217年。在運送荔枝末期,唐至德元年(756),在此修建豐饒寺。寺內有一塊長9米、寬2米、高4米的巨石,巨石四面開龕造像,天龍八部、飛天等造像精巧。造像群里有一尊男觀音石像,表明這是早期釋教造像。觀音傳入中國之初,是以“觀安閑”(男觀音)的形象高坐佛堂,南北朝及唐代后演變?yōu)椤坝^音菩薩”(女觀音)。全國僅存三尊男觀音石像,另兩尊坐落
福州市永泰名山室和
重慶銅梁侶俸鎮(zhèn)。北宋皇帝敕賜豐饒寺為龍華寺,明朝重修時,因有浪洋村而更名浪洋寺??脊艑<曳Q:“浪洋寺摩崖造像及男觀音石像的發(fā)現(xiàn),印證了歷史上的‘大唐盛世、馬渡雄風’?!?a href="http://www.royaume-de-dieu.net/sichuan"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宋體';">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 荔枝是新鮮生果,是怎樣貯存和運送的呢?運送荔枝不亞于特快專遞。土法保鮮,荔枝帶葉,裝入竹筒,用蠟密封,換人換馬接力傳遞,晝夜奔馳,貨到
西安新鮮如初。在馬渡關石林景區(qū),有一眼泉流從巨石下面流出,名為幽谷泉,這是當年驛使的專用飲品。泉流有神力,喝了能快速解除疲憊,瞬間容光煥發(fā)。從某種意義上說,幽谷泉為運送荔枝貢獻了
達州力量。后來,在泉流處置一水缸,放一土碗,供過往行人飲用。水缸刻有三個大字,只有“攝生”二字明晰可辨,不明晰的一字是“泉”仍是“缸”,或者其他什么字,至今是謎。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 荔枝道因楊貴妃的聯(lián)系,被摻雜了許多政治因素和人為因素,也被賦予更多的文明內涵。盡管荔枝道因楊貴妃被縊死而中止運送荔枝,但這條古道所蘊含的歷史風云和復雜故事并沒有結束。明清以來,荔枝道成為川陜商賈的負販之路,《三省邊防記》稱為“川陜要道”。明清兩代鹽茶官營,商販使用荔枝道私販鹽茶。
達州地處川陜交界,有“一條黃龍(火紙)出川去、一條白龍(棉花)入川來”的說法。清嘉慶年間,
達州是秦楚川省白蓮教起義的主戰(zhàn)場。上世紀30年代紅四方面軍入川后,
達州是川陜革命根據(jù)地。上世紀30年代,漢渝公路基本沿襲荔枝道道路。新中國成立后,210國道西(安)萬(源)公路也大多沿荔枝道建造。2012年達(州)陜(西)高速貫穿后,取其捷徑橫貫秦巴山區(qū),荔枝道逐漸被人淡忘。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 達州段荔枝道主要貫穿大竹、達川、宣漢和萬源四個縣市區(qū),約200公里。時至今日,留下了許多與荔枝道密切關聯(lián)的城寨、古橋、村落、寺廟、青石板、飲馬槽、攔馬墻、摩崖造像以及傳說故事。像萬源鷹背鄉(xiāng)的關墻和衙門營盤、秦河鄉(xiāng)的三官場古民居群、石窩鄉(xiāng)的紫云坪盤陀寺,達川檀木鎮(zhèn)的高觀音巖石窟摩崖造像,大竹的東柳醪糟、巴山竹傳說等。這是一筆寶貴的文明遺產,發(fā)掘這些歷史點位,能夠讓歷史與景色并存,讓古道從頭煥發(fā)活力。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 正是由于馬渡關有精巧奇特的石頭、保存無缺的古道和優(yōu)美動聽的民歌,成功申報為2015年度
四川省第三批天然與文明遺產地,完成了
達州市天然與文明“雙遺產”零的突破。馬渡關已打造成文旅新地標,目前正在創(chuàng)立AAAA級旅行景區(qū)。
四川達州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