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邊人辣么考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黯,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但是尋常庶民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們的非常愛。江蘇連云港墻體廣告
要是不年不節(jié)的,平昔大家吃的都很簡單。由于故鄉(xiāng)地處苦寒之地,冬季漫長,寸草不生,所以吃不到新鮮的綠色蔬菜。我們食用的,都是晚秋時蘊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蘿卜、白菜、胡蘿卜、大頭菜、倭瓜,固然另有腌制的酸菜和夏日時曬的干菜,好比豆角干、西葫蘆干、茄子干等等。人們稀飯吃燉菜,冬天的菜尤其適合燉。將一大盆連湯帶菜的熱火朝天的燉菜捧上桌,嚴寒都被趕走了三分。人們稀飯把凝睇泡在燉菜中,好比玉米餅和高粱米飯,一經(jīng)燉菜的浸潤,有如酒經(jīng)過了歲月的浸禮,味道格外的醇厚。而到了夏日,燉菜就被蘸醬菜和炒菜代替了。園田中有各色蔥蘢的新鮮蔬菜,菠菜呀黃瓜呀青翠呀生菜呀等等,都適宜生著蘸醬吃;而芹菜、辣椒等等則可爆炒,這個季節(jié)的凝睇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為主了,這時候人們稀飯喝粥,云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綠豆粥是此時餐桌的主宰。江蘇連云港墻體廣告
粗茶淡飯到了節(jié)日時,就像毛手毛腳的短工,被打發(fā)了,節(jié)日自有節(jié)日的吃食。先從春天提及吧。立春的那一天,家家都得烙春餅。春餅不能油大,要搟得薄如紙片,用慢火在鍋里輕輕翻轉(zhuǎn),烙到白色的面餅上飛出一片片晚霞般的金黃的印記,餅就熟了。烙過春餅,再炒上一盤切得細若游絲的土豆絲,用春餅卷了吃,真的覺得春天溫暖地回歸了。除了吃春餅,這一天還要“啃春”,好像殘冬是頑石一塊,不動用牙齒啃噬它,春天的氣息就飄不出來似的。我們啃春的對象即是蘿卜,蘿卜到了立春時,柴的比脆生的多,所以選啃春的蘿卜就跟皇帝選妃子同樣周折,既要看它的神態(tài),又要看它是否肥胖,汁液是否飽滿。很奇怪,啃過春后,嘴里就會蕩漾著一股幽香的氣味,恰似春天草木復蘇的氣息。立春一過,離清明就不遠了。人們這一天會挎著籃子去山上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籃子里裝著染成血色的熟雞蛋,它們被上過供后,仍然會被帶回到生者的餐桌上,由大家分食,聽說吃了這樣的雞蛋很吉祥。而誰家要是生了孩子,主人也會煮了雞蛋,把皮染紅,送與親戚和鄰里分享。所以我覺得紅皮雞蛋走在兩個極端上:出生和死亡。它們像一雙無形的大手,一手把新生嬰兒托到塵世上,一手又把一個衰朽的性命送回灰塵里。所以清明節(jié)的雞蛋,吃起來總覺得有股土腥味。江蘇連云港墻體廣告
清明事后,天色越來越暖了,野花開了,草也長高了,這時端午節(jié)來了。家家戶戶提前把風干的粽葉泡好,將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事情就開始了。粽子普通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線捆粽葉的話,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平時要夾餡的,愛吃甜的就夾上紅棗和豆沙,愛吃咸的就夾上一塊腌肉。粽子蒸熟后,要放到?jīng)鏊薪?,這樣放個兩天三天都不會壞。父親那時愛跟我們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講屈原,講他投水的那條汨羅江,講人們包了粽子投到水里是為了喂魚,魚吃了粽子,就不會吃屈原了。我那時一根筋,心想你們憑什么覺得魚吃了粽子后就不會去吃人肉?我們一頓不是至少也得吃兩道菜嗎!吃粽子跟吃點心是同樣的,完全可以拿著它們到門外去吃。門楣上插著拴著紅葫蘆的柳枝和艾蒿,一紅一綠的,看上去分外明麗,站在那兒吃粽子真的是無限風景。我那時對屈原的詩一無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個了不得的詩人,由于世上的詩人很多,惟有他才會給我們帶來節(jié)日。江蘇連云港墻體廣告
端午節(jié)以后的大節(jié)日,當屬中秋節(jié)了。中秋節(jié)是一定要吃月餅的。那時市肆賣的月餅惟有一種,餡是用青紅絲、花生仁、核桃仁以及白糖調(diào)和而成的,相似于現(xiàn)在的五仁月餅,非常甜膩。我小的時候蟲牙多,所以記得有兩次八月十五吃月餅時,吃得牙痛,大家賞月時,我卻疼得嗚嗚直哭。爸爸會抱起我,讓我從月亮里看那個偷吃了長生不老藥而飛入月宮的嫦娥,可我那雙朦朧的淚眼看到的只是一團白花花的東西。月光和我的淚花配備在一起了。在這一天,小孩子們愛唱一首歌謠:蛤蟆蛤蟆氣臌,氣到八月十五,殺豬,宰羊,氣得蛤蟆直哭。江蘇連云港墻體廣告
蛤蟆的哭聲我沒聽到,倒是聽見了自己牙痛的哭聲。所以我覺得自己即是歌謠中那只不幸的蛤蟆,因牙痛而不敢碰中秋餐桌上豐盛的菜肴。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lián)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