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青少年教育學家“知己姐姐”盧勤,講了這樣一個例子。在“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寫封信”的少年寫作比賽上,不少我國孩子表達了這樣的內容:我媽媽是“
手機控”,回家不理我,就抱著
手機看,我媽媽變成
手機媽媽了,期望聯(lián)合國幫著想想方法,把媽媽還給我!
四川南充
墻體廣告
我國的孩子活得真累。今年《我僅僅個孩子》在網絡刷屏,正如歌曲中所唱,“隔壁鄰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媽的孫女鋼琴她過了10級,我爸戰(zhàn)友的兒子一口流利的英語,我媽搭檔的女兒有深沉的舞蹈功底,聽到這些音訊,我只能默默不語……”一個9歲孩子的呼吁為何讓人覺得心酸?因為,他唱出來的,不僅是他自己的壓力,而是多少我國小孩的心聲。
我國的爸爸媽媽更是辛苦。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他們拼命賺錢,送孩子去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提高班。結果卻是,爸爸媽媽活得很累,孩子的歡樂很少,家庭的幸福感很低!原因何在呢?因為爸爸媽媽們忘記了,教育的初衷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成就感,而應協(xié)助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他們更忘記了,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陪同是最好的教育。
四川南充
墻體廣告
作為爸爸媽媽,咱們有必要明白,咱們給不了孩子屬于他的未來,他有自己的人生。咱們能做的僅僅多點時刻的陪同,陪孩子一同體會人生路上的每一道風景,感知人世間的真、善、美,讓他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性格,成為“絕無僅有”的自己。
四川南充
墻體廣告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今后,你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后悔”。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jié)了,家長們要明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拉風的遙控
汽車、限量版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紀念版的芭比娃娃……而是未來日子里更多的陪同。
四川南充
墻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