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至13日,“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讓渭南非遺走向世界”2019多國渭南
墻體廣告媒體渭南行在渭南舉行。圖為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右)在渭南市博物館會見本次活動采訪團團長、世界在線董事長藏具林。
陜西網(wǎng)(記者 楊大君)講好渭南故事,傳達非遺文明。9月11日至13日,由渭南市文明和旅行局、渭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世界在線
陜西頻道承辦的“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讓渭南非遺走向世界”2019多國媒體渭南行在渭南舉行。
渭南深沉的前史文明沉淀出五光十色的文明遺產(chǎn),華州皮影、富平阿宮腔、澄城堯頭窯等傳襲千年的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蘊藏著豐厚的文明元素和深沉的風俗內(nèi)在。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由阿聯(lián)酋、日本、塞爾維亞、泰國、土耳其、約旦、印度尼西亞等7個國家9家有渭南
墻體廣告影響力的媒體合計14名外籍記者組成的采訪團,深化渭南市華州區(qū)、大荔縣、合陽縣、澄城縣、臨渭區(qū)等地,觀賞了豐圖義倉,洽川濕地等獨具渭南特征的旅行景點,重點采訪報道了渭南市老腔、皮影、面花、同州梆子等“非遺”項目,充沛展現(xiàn)了渭南市“華夏之根,文明之源,三圣故里,將相之鄉(xiāng)”的共同魅力,搭建起渭南全面開放走向世界的橋梁。
講好渭南故事 展現(xiàn)渭南魅力
9月12日,在“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 2019多國媒體渭南行活動發(fā)動前,渭南市委書記魏建鋒在渭南
墻體廣告渭南市博物館會見了本次活動采訪團團長、世界在線董事長藏具林,雙方就渭南市世界形象的傳達等作業(yè)打開深化討論。
魏建鋒指出,渭南地處美麗富饒的關中平原,天然條件優(yōu)勝、前史文明絢爛,區(qū)位優(yōu)勢顯著,新我國成立以來,渭南的各項事業(yè)開展獲得矚目成就。進入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議的提出,為渭南帶來新的開展機遇,當時的渭南迫切需要向世界講好渭南故事、傳達渭南聲音,經(jīng)過世界新形象建造,拓寬世界交流協(xié)作。
魏建鋒表明,渭南市與世界在線的的協(xié)作由來已久,曩昔幾年,CRI中外記者采訪活動、奧地利干流媒體采訪團渭南行以及駐華外交官“一帶一路”渭南行等一系列活動的舉行,有效提高了渭南市的世界知名度和世界影響力,特別是2018年,渭南市與世界在線合力打造的“世界你好,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傳達渠道,打通了渭南市的“出海通道”,讓渭南的名字和渭南的故事在世界傳達得更響、更遠。本次多國媒體走進渭南,是渭南向渭南
墻體廣告世界展現(xiàn)其絢爛豐厚的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的難得時機,期望經(jīng)過本次活動,進一步展現(xiàn)渭南的魅力。
藏具林表明,渭南市作為華夏農(nóng)業(yè)文明的發(fā)源地,有著深沉的前史文明沉淀,這些都是渭南海外傳達的資料和“財富”。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悠長的前史和絢爛的古代文明為渭南留下了極為豐厚的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這些非遺文明的豐厚性、多樣性也讓人對渭南這座城市充滿期待。2018年10月,在世界在線與渭南市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你好,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傳達渠道成功上線,不僅敞開了渭南市面向全球敘述渭南故事、構筑渭南新形象的探究和立異之路,也增進了世界在線與渭南的友誼。
渭南市委常委、宣揚部長王玉娥,渭南市委秘書長朱??。寄鲜形拿骱吐眯芯志珠L常偉,世界在線
陜西頻道總編輯史佳等參加會見。
發(fā)動渭南之行 傳達非遺文明
9月11日晚,“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讓渭南非遺走向世界”2019多國媒體渭南行活動發(fā)動典禮在華州區(qū)舉行。
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長羅書葵,渭南市委宣揚部常務副部長、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楊建秦,渭南市文明和旅行局局長常偉,渭南市委宣揚部副部長祖亮,中共華州區(qū)委副書記蔣會海,渭南市華州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劉毓斌,世界在線董事長藏具林,世界在線
陜西頻道總編輯史佳以及來自日本、泰國、約旦、土耳其、塞爾維亞、印度尼西亞、阿聯(lián)酋等國家的10多位外媒記者相聚渭南市華州區(qū),共同見證2019多國媒體渭南行活動發(fā)動。
發(fā)動典禮上,羅書葵對渭南市進行了熱心的推介。渭南是一處既可游賞品鑒、亦可深度對話的地方。渭南是我國東部進入西部的第一座城市、
陜西的東大門,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亞歐大陸橋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前史上,字圣倉頡在這兒創(chuàng)造了文字,酒圣杜康釀造了美酒,史圣司馬遷著寫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吟詠傳唱的千古名篇《關雎》就創(chuàng)造于此。渭南物華天寶、資源豐厚,黃河、渭河、洛河在這兒交匯,素有
陜西“糧倉”之稱,是我國蘋果之鄉(xiāng)、酥梨之鄉(xiāng)、花椒之鄉(xiāng)、棗鄉(xiāng)和柿鄉(xiāng)。境內(nèi)旅行景點很多,西岳華山、黃河洽川濕地等享譽國內(nèi)外。同時,渭南仍是聞名的“戲劇之鄉(xiāng)”“鼓舞之鄉(xiāng)”“我國皮影藝術之鄉(xiāng)”,全市非遺項目及傳承人數(shù)量均居
陜西省前列。
常偉在主持發(fā)動典禮中表明,一句“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既是渭南向世界宣布的誠摯問好,也是渭南向世界的熱心邀約。本次對海內(nèi)外媒體行的舉行,將打開渭南非遺文明面向世界的窗口,架起非遺文明結緣世界的橋梁,渭南也將以此為契機,打開胸襟,擁抱世界,共建未來。非遺文明作為人類文明多樣性的最生動展現(xiàn),搶救和維護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是一個非常必要但浩大雜亂的文明傳承工程,期望借助本次活的海內(nèi)外媒體人的鏡頭和筆尖,共同為渭南市非遺文明的傳承傳達留下“夸姣的永久”。
世界在線董事長藏具林在致辭中表明,2018年10月,在世界在線與渭南市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你好,我是渭南”——渭南新形象全球多語種傳達渠道成功上線、第二屆駐華外交官“一帶一路”渭南行成功舉行,敞開了渭南面向全球敘述渭南故事、構筑渭南新形象的探究和立異之路。本次活動將在“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對外傳達渠道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外媒記者的實地觀賞采訪,傳達渭南的壯美河山、非遺魅力,切實有效提高渭南城市及非遺文明的渭南
墻體廣告世界知名度,助力渭南非遺文明走向世界。
了解風土人情 領會特征文明
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來自日本富士電視臺、約旦環(huán)球電臺、泰國《曼谷郵報》、阿聯(lián)酋中阿衛(wèi)視等境外干流媒體記者,走進華州世界皮影產(chǎn)業(yè)園、同州湖、豐圖義倉、洽川景區(qū)、澄城縣堯頭窯景區(qū)等地,切身體會非遺魅力,對外娓道渭南非遺的動人故事,展現(xiàn)渭南“蝶變”升級的全新城市形象。
本次活動的第一站是華州世界皮影產(chǎn)業(yè)園。俗語說:“我國的皮影在
陜西,
陜西的皮影在華州。”華州皮影源于漢,幾根竹竿、兩只手、一張嘴、一套鑼鼓,支撐起所有的人物和情節(jié),這就是
陜西華州皮影,在2011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華州皮影戲以其造型豐厚優(yōu)美,雕琢細膩多變,染彩艷麗厚重,唱腔動聽委婉四大特色一直昌盛不衰,撒播至今。
清風徐來,陽光正好。9月12日,多國媒體記者剛到同州湖,外媒記者的注意力便被湖景所吸引,紛繁拿出相機,記錄同州湖早秋美景。外媒記者觀看了同州梆子戲劇扮演?!度锝套印方?jīng)典劇目片段、《斷橋》片段輪流“上陣”。演出現(xiàn)場,民族管弦及鑼鼓樂器“大珠小珠落玉盤”般層疊響起;舞臺上,藝人們拿起道具,和著現(xiàn)場不同民族樂器此起彼伏的演奏,一段代表著渭南大荔的非遺扮演便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蛭幕蛭?、或歡笑或愁容的藝人扮演,跌宕起伏的劇情,時而精練短暫、時而委婉動聽的唱腔……由獵奇到融入,外國媒體記者一邊欣賞這一被稱為“我國梆子腔開山祖師”的非遺扮演,一邊按下快門,記錄這精彩瞬間。在非遺渭南
墻體廣告傳承人的指導下參與互動,用觸感升華體會,親身感觸來自同州梆子的非遺魅力。
在大荔,外國媒體代表了解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現(xiàn)況后,分別與包括提線木偶、阿宮腔、華陰老腔、同州梆子等10個項目的非遺傳承人代表簽訂了友愛結對備忘錄,非遺傳承人與外籍記者在備忘錄上互留相關信息。備忘錄上嚴肅的簽名,正標志著中外文明往來的“渭南符號”。在很多觀眾的見證下,這一“儀禮”宣告生效。從此,渭南非遺文明的種子,灑向了更多的國家。多國媒體記者還來到豐圖義倉景區(qū),觸摸前史,感觸倉墻合一的修建魅力。
乘著“關雎號”觀光船,外媒采訪團敞開了一場詩意之旅。9月12日,多國媒體記者來到洽川景區(qū)感觸這一方調(diào)和生態(tài)與靜謐。印度尼西亞艾欣塔電臺主編珊蒂稱,這兒很平靜、祥和,在親近天然的時分,心里也變得非常平緩。洽川風景名勝區(qū)非遺扮演臺上輪流演出的合陽提線木偶戲和線渭南
墻體廣告腔扮演受到外媒采訪團的熱捧。舞臺上,合陽提線木偶的傳統(tǒng)劇目扮演現(xiàn)已收成了外媒采訪團的熱心掌聲,結合印度舞而創(chuàng)造的新劇目《天竺少女》更是獲得了全場點贊。當扮演完畢,外媒代表爭先搶后地體會提線木偶扮演,并與藝人深度對話,探知扮演背后的故事。
家喻戶曉的澄城堯頭窯是本次活動參訪的“重頭戲”。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兼列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渭南名錄及
陜西省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明遺產(chǎn)渭南名錄,如此雙重身份可見該非遺項目的重要傳承位置。9月13日,多國媒體代表走進堯頭窯品鑒黑瓷之美、感觸風土人情。堯頭窯古遺址位于
陜西省澄城、蒲城、白水三縣交界處,遺址東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溝邊,約
四平方公里,是目前國內(nèi)甚至全世界規(guī)劃最大、保存最完整、遺存最豐厚的古瓷窯遺址,被專家稱為古瓷窯“活化石”。多國媒體代表還體會了手工制窯技藝,把帶有“世界印記”的作品留在澄城,作為堯頭窯“走出去”最鮮活的佐證。
采訪巧遇中秋 度過異樣節(jié)日
9月13日,恰逢中秋佳節(jié),外國媒體記者在渭南采訪中度過的異樣的中秋節(jié)。走進渭南博物館,感觸渭南人文前史,傾聽前史名人的故事。一件件古樸真實的文物和雄健睿智的名人雕像,讓外國媒體記者感觸到渭南豐厚的前史文明遺存及深沉的文明沉淀。在慨嘆前史大氣磅礴之余,外國媒體渭南
墻體廣告記者們又走進另一展廳,觀賞了精品銅鏡展,欣賞了一面面歷盡歲月滄桑,見證很多人間悲歡的銅鏡,漫步一面面銅鏡間,傾聽文物故事,在慨嘆世事變遷中感觸團圓夸姣。
“三月郊游、四月聞香、五月嘗鮮、六月采摘、七夕浪漫、八月激情、九月釀酒、十月收成、一冬回味!”代表團先后觀賞了游客服務中心、葡萄博覽園、三賢酒莊,并品嘗了新鮮采摘的葡萄和葡萄美酒。在感嘆葡萄品種之多的同時,對園區(qū)紅葡萄酒贊不絕口。
在具有節(jié)日特征的送行典禮上,渭南市委宣揚部常務副部長、渭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楊建秦對活動的渭南
墻體廣告圓滿成功表明祝賀,對遠道而來的各位外賓和媒體朋友們表明感謝。她說,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標志人之團圓,為寄托懷念故土,懷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美好,成為五光十色、彌足珍貴的文明遺產(chǎn)。中秋節(jié)不僅是我國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shù)氐娜A裔華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雖然各個國家的風俗不盡相同,但卻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酷愛和對夸姣未來的憧憬。
她表明,近年來渭南對外開放腳步不斷加快,自動融入“一帶一路”建造,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的節(jié)點城市,渭南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建”的理念,持續(xù)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友愛城市的親近往來,互學互鑒,協(xié)作共進,廣泛開展文體、教育、經(jīng)貿(mào)、旅行、農(nóng)業(yè)、
醫(yī)療等方面的協(xié)作,獲得渭南
墻體廣告了良好的社會和經(jīng)濟效果。她期望我們回國后,能積極宣揚博學多才的中華文明,宣揚前史悠長、奇特俊美的渭南,增進渭南與世界各國的友愛往來,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造,促進共同開展昌盛,打造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9年中秋節(jié),外國媒體記渭南行。在這兒,他們傾聽了文物故事,領會了特征文明,感知了非遺魅力,品味了中秋美食,度過了渭南
墻體廣告難忘節(jié)日,留下了夸姣回憶。他們表明,將在廣泛的渠道上,展現(xiàn)渭南共同魅力,拓寬世界交流協(xié)作,助力渭南非遺文明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