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六盤山赤軍長征紀念館門庭若市,川流不息的參觀者在館內(nèi)緩緩
移動,重溫這段在赤軍長征前史中不可磨滅的光芒片段。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上午9時,來自彭陽縣和隆德縣的200余名小學生規(guī)整站在紀念館前的長階上,用宏亮的聲音齊聲朗誦毛澤東詞章《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頂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孩子們手持紅旗,聲音鏗鏘,將這首詞的豪放氣勢演繹得酣暢淋漓,振作的童聲響徹廣場。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時光荏苒,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早已遠去,沉積在歲月里的長征精神卻歷久彌新。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時刻的指針回轉(zhuǎn)至84年前。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抵達
寧夏西吉縣境內(nèi),7日經(jīng)過隆德,翻越六盤山,9日兵出彭陽,在
固原歷時五天四夜。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六盤山是赤軍長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澤東在六盤山頂俯瞰六盤雄姿,展望革新遠景,感慨萬千,吟出了《長征遙》:“天高云淡,望斷南歸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同志們,屈指行程已二萬!六盤山呀山頂峰,赤旗漫卷西風。今日得著長纓,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同志們,何時縛住蒼龍?”這是后來名揚四海的《清平樂·六盤山》一詞的雛形。到陜北后,毛澤東于12月在瓦窯堡留下了《清平樂·六盤山》的絢麗詞章。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1961年,在
江西廬山舉行的中央作業(yè)會議期間,毛澤東在9月8日手書了《清平樂·六盤山》這首膾炙人口、盡人皆知的詞作。這篇手跡,傾瀉了毛澤東對
寧夏公民的關懷和支撐,一起也成了他永遠留給
寧夏公民的珍品。隨后,《
寧夏日報》于9月30日頭版套紅刊發(fā)了毛澤東這首作品的手書墨跡,并配發(fā)《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社論。后由工藝人員將此擴大,精心鐫刻在長3米、寬1米的賀蘭石板上,懸掛在北京公民大會堂的
寧夏廳,六盤山亦由此馳名。
寧夏戶外
墻體廣告
前史不會改變,回憶不曾淡忘。站在曾經(jīng)的長征路上,大家感慨萬千。
彭陽縣第五小學五年級二班的蘇家寶是誦讀活動的參與者?!罢驹陉犖槔?,和大家一起誦讀這首詩,我感到既振作又自豪?!苯衲?2歲的他今天是第三次來到六盤山赤軍長征紀念館,也是首次參與大型紅色教育活動。為了今天的扮演,蘇家寶已經(jīng)準備了兩周時刻。他說,這次活動讓自己了解了長征前史知識,也愈加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赤軍含辛茹苦才抵達長征結尾,為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眮碜灾袑幙h的基層干部陳永平帶著家人來到紀念館,并為孩子們講述著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身穿赤軍服的兩個孩子一邊看著材料圖片,一邊聽得津津有味?!敖o孩子講講紅色前史,讓他們了解革新故事,有助于他們更好的成長?!标愑榔秸f。
當天下午,在六盤山赤軍長征紀念館內(nèi),央視主持人管彤向來自隆德縣第一小學的教師團講解了毛澤東創(chuàng)造《清平樂·六盤山》的進程,并解說了赤軍抵達六盤山的重大意義。“跟著前史的進程,這首詞自身的意義已經(jīng)不只僅限于長征這一前史事件中,它告知咱們要不怕困難,在新的前史時期走好歸于自己的新的長征路?!甭犕曛v解,教師張旭說,六盤山之行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思想洗禮,收成很大。作為一名教師,將把這段前史講給學生,讓大家了解赤軍長征,感黨恩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