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墻體廣告 “不唱花燈不熱鬧,唱了花燈算春節(jié)。”1月31日上午,麻陽苗族自治縣高村鎮(zhèn)的付元根白叟帶著孫輩們,趕到縣城錦江廣場看“跳花燈”。當天,麻陽第二屆花燈藝術(shù)節(jié)在這里舉辦,9支民間花燈隊扮演了16個經(jīng)典節(jié)目。
“正月采茶是新春,阿哥阿妹唱花燈,阿哥提燈前頭走,阿妹舞扇隨后跟……” 愉快的曲調(diào)配上原汁原味的土話唱詞、夸大詼諧的眉眼表情,城東花燈隊扮演的《四季采茶》表達了對新春的夸姣憧憬。50多米長的廣場大舞臺外,招引了3000多人圍觀。
鑼鼓震、嗩吶鳴、二胡揚琴鬧歡娛,12人的平勻樂隊圍坐成扇形,各自搗鼓著手里的活計,奏出“花燈交響樂”。70歲的滕樹松抱著半人高的低音二胡,頗為得 意地對記者說:“咱們這些退休的人組織了一個樂隊,用花燈戲的樂器自娛自樂,沒想到一演即是3年了?!爆F(xiàn)在,這個花燈樂隊在縣里小有名氣,巨細節(jié)慶活動少 不了他們。
“哎呀,今日出門撿了個好東西啊,到底是誰的啊?”師從麻陽花燈戲創(chuàng)始人聶榜榜、張冒冒的李青蘭、黃呈湘,雖已年過六旬,但唱跳起來不輸年輕人。他們扮演的花燈戲《香菌情》唱詞口語化,詼諧幽默,觀眾們不時爆宣布笑聲和掌聲。
“北有二人轉(zhuǎn),南有花燈戲”。據(jù)了解,麻陽“跳花燈”年俗在苗鄉(xiāng)歷久不衰,2009年入選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維護名錄??h文化館館長黃軍說:“麻陽花燈戲歷 經(jīng)數(shù)代花燈演員的傳承和立異,成為了包括花燈歌舞和花燈演唱、花燈戲曲3個層次,集歌、舞、樂于一體的歸納藝術(shù),為
大眾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