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墻體廣告 鱔魚好吃,但是宰殺卻很費勁。
仙桃市的兩名80后小伙子,經過無數(shù)次實驗,發(fā)明了一種宰殺鱔魚的“神器”,目前獲國家發(fā)明專利。
仙桃是黃鱔之都,
仙桃人愛養(yǎng)鱔魚、愛吃黃鱔,但鱔魚的宰殺卻一直是個難題。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
仙桃城區(qū)宏達路農貿市場內,看到了一種宰殺鱔魚的“神器”:一袋鱔魚,倒進一個金屬“桶”內,一分多鐘后,這些鱔魚都被宰殺好,落到桶下的盆里。這個“神器”戰(zhàn)績驚人:一分半鐘,宰殺了8斤鱔魚。宰殺的黃鱔,刀口平整,肉身完整,比人工宰殺的效果都好。
這個“神器”的發(fā)明者是
仙桃兩位80后小伙杜登鋒和劉佳。兩人是高中同學,11年前,杜登鋒開餐館失敗后,在一家酒店打工;而劉佳畢業(yè)后在
武漢一家自動化
公司上班,2009年回
仙桃開了一家小型機修廠。兩人所從事的工作看起來毫不沾邊,可一次聚會,把兩人的專業(yè)整合了起來。2015年初,二人聚餐時,聊到鱔魚宰殺難題,突然產生共鳴:能不能設計一種自動宰殺鱔魚的機器呢?
兩人一拍即合,專心搞起研究來。網上有人設計過,但那種“機動”比“手動”快不了多少。杜登鋒按網上的設計做出模型,可他們發(fā)現(xiàn),很難有大的突破。一天早晨,開洗衣機洗衣服時,劉佳突然想到,可以借鑒洗衣機的離心原理,來解決機器宰殺鱔魚過程中的最大難題:將鱔魚迅速地輸送到刀口。
兩人經過無數(shù)次實驗,終于研究出這款帶有離心回轉輸送器的黃鱔、泥鰍宰殺機,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
沒有資金,也沒有加工能力的杜登鋒遇到了現(xiàn)在的合伙人彭向紅。兩人成立
公司,到各地拜訪相關的企業(yè),尋求合作。因為看好機器的實用性與市場前景,
廣州一家企業(yè)向他們拋出了“橄欖枝”,并試生產一批機器,目前已面向市場試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