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
墻體廣告 山高、路遠、地陡、土貧……惡劣的自然條件是導致
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則拉鄉(xiāng)新基姑村長期以來處于極度貧困的主要因素。然而,從去年9月開始,新基姑村貧困落后的面貌正在該村第一書記楊婷的帶領下,通過發(fā)展特色種養(yǎng)殖業(yè)而改變。今年,全村將甩掉貧困帽。
新基姑村是純彝族聚居村,平均海拔1580米。全村總人口113戶503人,其中貧困戶25戶,108人,比
四川全省的貧困基數高出1倍多。怎樣的脫貧措施才能使貧困戶們徹底脫貧?被派往新基姑村任第一書記前,楊婷是甘洛縣投資促進和商務局副局長。到村以后,楊婷開始對全村的貧困主因和現狀進行了密集型調研。
在新基姑村會議室,墻上一幅《則拉鄉(xiāng)新基姑村2015—2018年脫貧攻堅信息圖》赫然在目:全村貧困人口的脫貧時間進度,被紅、黃、橙三種顏色標注得一清二楚,工作思路、具體措施、運行機制和基本任務等十六個黑色大字鏗鏘有力,句句切中貧困要害。
“楊書記來到村里后,經常到村民們當中,熟悉各個組的民俗習慣,了解他們致貧的原因,在逐步摸清村情民意和村里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后,與村兩委班子共同研究籌劃,制定出符合村情的發(fā)展規(guī)劃?!贝逯Р繒浖税⒛静脊f。
彝區(qū)脫貧,從移風易俗開始。楊婷請來黨校教師、農技專家來到田間地頭開設流動技能課堂,為黨員和村民手把手傳授種植技能,以增強村民自我的造血能力。同時,楊婷還為22名黨員量身定做勤勞致富等10類特色崗位,把黨員干部的“一句話”承諾公示上墻,激勵黨員立足崗位為村民作貢獻。
去年底,新基姑村通過推行“黨建+脫貧+學習+服務+產業(yè)+網絡”等“黨建+”新理念,實現第一書記帶著跑、村組干部跟著做,協(xié)調爭取到了扶貧資金97萬元,為村民修建了1700多平方米的民俗活動場所,并配套完善了廣播設備、辦公設施、農家書屋、電影放映中心和補充各類實用型圖書2500余冊。舉辦8期勞務技能培訓班,村民累計培訓500余人次,從根本上改變村民的綜合素養(yǎng),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
群眾有了致富愿望,更要有增收的門路。經過調研,楊婷與鄉(xiāng)黨委和該村黨支部委員們得出結論,發(fā)展特色種植養(yǎng)殖業(yè)和電商產業(yè)是符合新基姑村實際,能否徹底脫貧的關鍵所在。
新基姑村在楊婷的倡導下,通過成立以村支部書記任理事長、11名村民代表為管理層、5名黨員組成監(jiān)督機構的甘洛縣新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構建起“黨支部+專合社+農戶+
公司”的利益聯(lián)結共同體,目前該村包括所有貧困戶在內的56戶村民已入股專合社。
2015年10月,該村新業(yè)種植專合社與甘洛縣一家核桃種植專合社簽訂核桃芽苞及嫁接管護協(xié)議,已順利完成1.14萬株核桃改良嫁接工作,僅此一項,每戶收益就可增加近3000元;今年4月,該村專合社又引進2000只瀘寧雞雞苗,在302畝林下進行生態(tài)散養(yǎng),目前該批雞苗已全部出欄,為每戶股員增加收益2500元。
“去年,楊婷通過與州、縣相關部門的協(xié)調,為村里爭取到用于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30萬元資金,目前已建成年出欄150頭、存欄300頭的標準化生豬養(yǎng)殖場,實現年銷售利潤11萬元,為每戶增加收益1300元?!奔税⒛静脊f,自去年楊婷來到村里任第一書記后,她通過自身優(yōu)勢和渠道,為村民們在開展特色種植養(yǎng)殖業(yè)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發(fā)展思路,也為村民開辟了很多增收致富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