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農村小店的“三級跳”11月10日,威遠縣碗廠鎮(zhèn)青龍村五組。
一間100多平方米的農家小店,一部分賣副食品,一部分供村民棋牌娛樂。偌大的店里,村民有的在聊家常,有的在玩wifi聊微信、說網購。居民的說笑聲讓偏僻清凈的小山村熱鬧起來。
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在村民聚集區(qū)這一帶,最多的時候有四五家這樣的副食商店,可是大部分都相繼歇業(yè)了,唯獨這家小店一直擁有超高的人氣,“業(yè)務”還越來越多,越來越繁忙。
店主楊建華有自己獨到的經營秘訣,她向記者說起了她家小店三次“升級”的故事——
創(chuàng)業(yè)
返鄉(xiāng)開起農家小店
和很多
農村務工青年一樣,十多年前,楊建華隨老公外出務工,干過各種工作。直到2014年,楊建華夫婦才回家鄉(xiāng),開起這家
農村副食店。
售賣商品
最初,楊建華這家小店與附近其他副食商店并無多大區(qū)別,無非是賣一些小零食、家用調料品、酒之類的東西,另設房間供村民棋牌娛樂。
楊建華的“傳統(tǒng)小店”開了一年,積攢了一定人氣,而她也在不斷動腦筋想辦法,“升級”小店的功能,讓店里的生意更加紅火。
轉型
“互聯(lián)網”小店大受歡迎
2015年,似乎一夜之間,互聯(lián)網在村里“開花”了,青龍村很多村民學會了用
手機上網,用微信等社交工具聊天,互相搶“紅包”。
為村民網上繳費
“如果有網絡,豈不是大家都方便?”楊建華看準機會,學會了
手機上網,還在村里率先安起寬帶,裝上wifi。這一做法,在當時還比較“大膽”,村里其他的農家小店幾乎都沒有。
沒想到,wifi安裝好以后,附近的村民聞訊前來“蹭網”嘗鮮,小店的人氣越來越旺。尤其是2016年春節(jié),很多村民除夕還在她小店里上網,用
手機微信發(fā)祝福短信,學習網購。
“有一家可以上網的商店就是方便,大家都跟著變‘潮’了!”村民告訴記者,這是近幾年最熱鬧的新年,因為楊建華的小店具有上網的功能,把大家聚攏在一起,大家在這里或擺龍門陣,或上網沖浪。
升級
農家小店“多功能化”
青龍村距離碗廠場鎮(zhèn)雖然只有十多分鐘車程,但因為路況不好,村民趕場并不方便,繳電費、
手機費成了一件麻煩事。
2016年,楊建華又對小店的功能進行“升級”。除了傳統(tǒng)的功能外,村民還可以在她店里充話費、繳電費,非常方便。大家甚至還可以在她店里網絡購物、收投快遞。
“雖然現在還沒有村民來收寄包裹,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會的!”楊建華相信,小店的“功能”總會用得上,而她也會與時俱進,繼續(xù)對小店進行“升級”。(記者 段春秀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