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墻體廣告 1904年四位金石名家團聚西湖邊,研討印學并結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橋畔,到今日西泠印社已變成“全國第一名社”。百年開展中閱歷了如何風雨?結社之初又有如何的非凡故事?
9月30日上午,由西泠印社、
浙江美術館和日本篆刻家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西泠四君子——丁仁、王褆、葉銘、吳隱書畫篆刻著作展”在
浙江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展覽是西泠印社初次舉行包含四位創(chuàng)始人藝術成果的大展,也是對印社草創(chuàng)期間歷史的一次全部收拾和回憶。
展覽還格外邀請四君子的后人丁利年先生(丁仁之孫)、王乃康先生(王禔之孫)、葉金池先生、葉明華女士(分別為葉銘之孫與孫女)、丁如霞女士(丁仁孫女,吳隱外孫女)到會。丁利年是西泠印社社員,他一直在收拾有關祖父包含書法、篆刻在內的各種材料,這些年則多著力于祖父的詩詞著作。關于本次展覽,丁利年先生說:“我終身窮索苦求,搜集研究祖父的詩書畫印,現在總算聚沙成塔,我感到十分欣喜。”
“展覽全部展現了四位創(chuàng)始人的藝術面貌和成果,如此體系全部地展現‘四君子’書畫印藝術成果,在西泠印社歷史上也是首次。”聞名書法家陳振濂告訴記者。從以“四君子”為代表的創(chuàng)社者們開端,西泠印社宏揚國粹的精神代代相傳,歷經年代變遷變成現存最早、影響最廣泛、成果最大的民間藝術集體,被世人稱為“全國第一名社”。
據悉,除全部展出四位創(chuàng)始人的書畫印著作,本次展覽的另一亮點是寶貴的文獻材料。這些寶貴的老照片和初始捐贈賬冊是首次在西泠印社大型展覽中集中出現。
這些寶貴的老照片讓觀眾能看到,早期西泠印社社址的變遷軌道和先賢們在孤山雅聚、郊游的活動局勢。
“四君子”對西泠印社的奉獻是無與倫比的。陳振濂先生評估:“總體說來,丁仁有定位之功,王福庵有標明之績,葉銘有看護之勞,吳隱有聯(lián)絡之力。這四位名家,對西泠印社而言,可謂是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這些年,西泠印社不斷加強海外交流,進步世界影響力,不只與東亞和東南亞漢文明圈堅持杰出互動的局勢,還把印學交流活動擴展到法國、美國、土耳其、西班牙等國家,開展本地的漢學家、印學文明愛好者變成西泠印社的社員。
這次展覽將繼續(xù)到10月9日,為期10天。除了在
浙江美術館舉行特展以外,下一年該展覽將會到日本進行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