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墻體廣告價格 年歲過了半百,身家過了千萬,不在家享清福帶孫子,而是重新開端創(chuàng)業(yè),苕吧?
在湖里摸爬滾打半輩子,成為家喻戶曉的螃蟹大王,卻到旱地里嘗試種紅薯,苕吧?
“我不管苕不苕,我要種出全國最好吃的苕,當我國的紅苕大王。”55歲的梁子湖魚老板周德順說起自個在
紅安種苕,哈哈大笑,豪情不減。
請來尖端專家教農(nóng)人種苕
昨天上午10時,
紅安縣覓兒寺鎮(zhèn)李家畈村。大雨如注,一望無際的紅土地上,一條新修的水泥路彎曲伸向遠方。路兩頭,是成片的鋼架大棚。在一間大棚里,數(shù)十位鄉(xiāng)民聚在紅苕地旁,傾聽3位國內(nèi)尖端紅薯專家現(xiàn)場解說。
楚天都市報記者看到,雖然還沒到本地正常的紅薯育苗時刻,但大棚里的紅薯苗已長到10多公分高。
“老鄉(xiāng)們來看一看,這株苗子的根部生了白斑,這叫軟腐病,闡明根部的種薯現(xiàn)已腐爛了,是種薯在貯存過程中受凍致使的?!蔽覈适硌芯克芯繂T謝逸萍拿著話筒解說。
“苗子長得不錯啊,怎么說種子凍壞了呢?”一個老鄉(xiāng)民不服氣,用手把土里的種薯挖出來,一看就心服口服了:碗口巨細的種薯,公然現(xiàn)已爛掉了一大塊。
“育苗還有一個疑問,即是種子上面掩蓋的土層厚薄不均,致使出苗高矮不齊?!薄斑@么上肥不對,十分糟蹋,要學會針對性上肥?!薄覈适砉I(yè)系統(tǒng)專家組首席專家馬代夫、
湖北省農(nóng)科院紅薯首席專家楊新筍也逐個指出了栽培中存在的疑問。鄉(xiāng)民們?nèi)褙炞ⅲ贿吢?,一邊允許嘆服。周德順拿著小簿本,把專家指出的疑問逐個記下。
把國內(nèi)聞名的3大紅薯專家一同請到自個的地頭教農(nóng)人種紅薯,周德順的舉止透著螃蟹大王的自傲和霸氣。
11名老板合伙
下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周德順最擅長的是養(yǎng)魚、養(yǎng)螃蟹。他是梁子湖人,在湖里摸爬滾打幾十年,飼養(yǎng)、經(jīng)銷鮮魚和螃蟹做得風生水起,是家喻戶曉的螃蟹大王。
怎么俄然轉型上岸種紅薯?周德順說本來很偶爾?!?年前,我在華中科技大學讀EMBA,在班上結識了10個對農(nóng)業(yè)感興趣的同學,咱們一拍即合,決議一同干事業(yè)。”
起初,同學們調查了黃陂等本地,但土地流通本錢較高,后來決議落戶
紅安覓兒寺鎮(zhèn),種本地最有名的“
紅安苕”,咱們給
公司取了個名字叫“根聚地”。這些同學大多是做建筑、
廣告和電商的老板,老周在
鄉(xiāng)村時刻長,咱們一致推舉他出來具體操盤種紅薯。
“
公司成立之初,咱們11個股東每人出資100萬,后來發(fā)現(xiàn)錢遠遠不夠,咱們又持續(xù)增資。”
公司股東之一周林平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
“梁子湖那兒的工作,都交給兒子打理。我現(xiàn)在簡直每天都撲在紅薯地里?!敝艿马樥f。
覓兒寺鎮(zhèn)的鄉(xiāng)民發(fā)現(xiàn),這個種紅薯的老周不一般,常常有人開著奧迪、寶馬、路虎等豪車來地頭檢查紅薯長勢。老周說,那都是他的合伙人。
技能不過關爛掉80萬斤苕
開端,老周以為種紅薯很簡單,“我爺爺、我爸爸都會種紅薯,我也是
鄉(xiāng)村長大的,螃蟹都會養(yǎng),莫非還不會種紅薯?”但當自個一腳踏進紅薯地,老周才感嘆“水很深”。
第一年,主要是平坦基地;第二年,主要是實驗栽培,改良品種。當年也產(chǎn)了近80萬斤紅薯,但老周只賣出了一車鮮薯,賣了8000元,其它的都貯存起來,預備猴年新年以后再賣,殊不知貯存技能不過關,這80萬斤紅薯全都爛掉了。
在廠房周圍和冷庫里,記者見到了一箱箱爛掉的紅薯?!皼]關系,就當做了實驗,紅薯在冷庫里爛掉后我才理解,冷氣不能直接對著紅薯吹,冷庫里通風設備還要改善?!崩现苷f,“我應當感到幸虧,假如不是這次找到了紅薯爛掉的因素,下次爛掉的就不止80萬斤了。做農(nóng)業(yè),進入一個生疏的范疇,我只需一步步地探究。”
三年投入了1600多萬元
流通土地、人工費用、締造廠房設備……到現(xiàn)在,老周和股東們已在這片紅薯地里投入了1600多萬元。那么,收入多少呢?老周苦笑一聲:“到現(xiàn)在,一共賣了8千元紅薯?!?br />
雖然一畝土地每年流通費只需300元擺布,但老周他們一口氣流通了4000多畝,這數(shù)額就不小了。土地流通過來還要除草,平坦,建立大棚,又花了不少費用。
在這4000多畝土地上,老周建起10多個無窮的紅薯窖,每個窖都用紅磚砌成,好像直徑五六米的地道,深度到達50米,運送車輛能夠收支,里邊有保溫保濕設備,這些窖又花了幾百萬。
紅薯的貯存和深加工十分要害。在路旁邊的一處空曠場地上,用鋼架構造建立著一個數(shù)千平方米的廠房,這里是老周的紅薯儲藏室和主動化生產(chǎn)線。記者看到,主動化生產(chǎn)線集清潔、分揀、存儲、裝箱于一體,現(xiàn)已裝置完畢,只待投入使用?!斑@套設備,是我在美國觀賞了洋設備以后,回來自個規(guī)劃的,
山東一家
公司做的,前后花了100多萬。能夠說,集這么多功能于一體的生產(chǎn)線,國內(nèi)僅此一條?!崩现芎茏院赖卣f,“紅薯進入生產(chǎn)線,能夠依據(jù)個頭巨細,主動分揀為10個不一樣的等級,主動裝箱?!眰€頭最小的賣給飯館,做蒸食;稍大一點的用來烤紅薯,再大一點的做薯泥,最大的賣給做淀粉的
公司……老周的規(guī)劃很細致。
“本年下一年虧,后年就掙錢了”
雖然現(xiàn)在投入產(chǎn)出比很懸殊,但老周對將來很有決心。
本地農(nóng)人一年只種一季紅薯,但老周他們在專家指導下,使用大棚育苗,一年能夠種3季,均勻畝產(chǎn)過萬斤,除掉本錢,每畝僅賣鮮薯就可帶來純收入3000元擺布;別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對薯泥、薯片等需求量很大,往后陸續(xù)上馬紅薯深加工,贏利會更大。
老周自個規(guī)劃締造了一個無窮的高低溫主動化冷庫,容量2000噸,花了近300萬。紅薯清潔分揀裝箱后,由叉車送進37攝氏度的高溫庫,一些破皮的有些能夠主動修復。然后,一切紅薯送進低溫庫冷藏存儲,“我一年四季都有鮮薯賣?!?br />
“我預計本年要虧200萬,下一年只虧100萬,后年就開端掙錢了?!崩现軟Q心十足地說,到時候,自個的栽培、貯存、加工技能都成熟了,銷售市場也打開了,能夠把基地復制,到省內(nèi)乃至
河北、
河南等外省再建幾個相同的基地,“那時候,我就能夠從螃蟹大王成為真實的紅薯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