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
上海易居
房地產研討院發(fā)布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偏離度排行榜,指出2015年35城房價收入比均值為8.7,目前偏離合理值的幅度為12%。但值得留意的是,區(qū)域分化愈加猛烈,以
深圳為例,
深圳房價收入比偏離合理值高達111%,而沈陽房價收入比偏離合理值卻僅為-14%,致使房價進入了“跌無可跌”的底部狀態(tài)。此外,由于房價連續(xù)數(shù)月上漲,多地房價和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踐增幅呈現(xiàn)了“倒掛”。
據悉,房價收入比是指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其指標主要用于權衡房價能否處于居民收入可以支撐的合理程度,直接反映房價程度與廣闊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水平。
報告顯現(xiàn),依據國度統(tǒng)計局口徑的數(shù)據,2015年全國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為7.2,其中,35個重點城市房價收入比為8.7,偏離合理值的幅度為12%。
“從均勻程度來看,我國房價收入比擬合理值只是稍高,但值得留意的是,假如分城市詳細看,區(qū)域分化愈加猛烈?!币拙友杏懺貉杏憜T曹倪娜引見稱。
曹倪娜說,經過2015年與2014年的數(shù)據比照,2015年35城房價偏離度的中位數(shù)是12%,相比2014年的18%,降落了6個百分點,35城房價收入比偏離度有所收窄,闡明2015年的
房地產市場回暖具有明顯的區(qū)域差別,并非全國市場范圍內的統(tǒng)一高度反彈。
數(shù)據顯現(xiàn),從房價收入比來看,與全國均值7.2相比,
深圳房價收入比高達23.2,
廈門房價收入比為15.3,北京方面房價收入比達14.5,
上海方面達14.0,
福州、
杭州、
廣州分別為11.2、10.7、10.4。房價收入比偏離值方面,35城中超四分之一城市偏離值幅度達25%。
深圳房價收入比偏離合理值的幅度高達111%,
廈門方面房價收入比偏離合理值的幅度也達70%,北京方面偏離合理值的幅度達45%,
石家莊偏離度也高達45%,
上海、
福州方面,分別偏離40%左右。而沈陽房價收入比僅為6.0%,房價偏離值幅度更是為-14%。
曹倪娜表示,2015年因中央到中央各方面樓市利好政策不時出臺,釋放了擠壓幾年的樓市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加之2015年上半年股市避險資金流入樓市,使得以
深圳、
上海、北京為首的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大幅攀升,助推房價呈現(xiàn)史無前例的井噴式增長。在此背景下,小幅上漲的收入程度大大落后于房價的上漲幅度,也是該類城市偏離合理值的主要緣由。
事實上,在連續(xù)數(shù)月上漲的房價面前,不只僅是
深圳,多地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踐增幅呈現(xiàn)了“倒掛”狀況。
上海方面,2015年
上海城鎮(zhèn)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增長8.4%,但當年新建住房價錢同比增長18.2%。
對此,曹倪娜指出,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偏離度區(qū)域分化加劇。房價收入比偏離度處于負值的城市,如
銀川、沈陽、
哈爾濱,根本能夠斷定沒有房價泡沫。但并不意味著這些城市的
房地產市場,在日后具有更多的反彈空間,由于高企的庫存和低迷的市場環(huán)境,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基本性的改變。其次,與之相反的,房價收入比偏離度較大的城市,例如
深圳、
上海、
廈門基于堅硬的住房消費需求和投資投機性需求,房價收入比的偏離度可能再次擴展或者持平,但換角度而言,短時間內飆升的房價亦透支著將來上漲的動能,同樣存在盤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