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板樟山隧道紅綠燈放行方式停止調整。原先左右兩側分別放行的方式被更復雜的交替式方式取代。據交警部門評價,放行方式調整后,隧道通行效率將進步20%以上。
此前,為標準板樟山隧道北行車次序,警方曾在這里啟用同向紅綠燈。隧道入口處被劃分了4個車道,每個車道對應都有紅綠燈。這些紅綠燈只在早晚頂峰上下班的時分啟用。其中1號、2號車道為迎賓北車流,3號、4號為檸溪路公開隧道轉來的車流。原先的紅綠燈放行方式為左右兩側分別放行,先是1號、2號綠燈,然后再是3號、4號綠燈。
5日,板樟山隧道紅綠燈做出嚴重調整。調整后的放行計劃愈加復雜。先是1號、2號車道綠燈,放行時間為60秒,然后再變成1、2、4號是綠燈,放行時間為20秒,然后再是3號、4號是綠燈,放行時間20秒,然后再變成1、3、4號是綠燈,時間為20秒。整個信號燈周期為2分鐘。
據警方引見,之所以采取更復雜的方式,是想進一步進步通行效率。每條車道綠燈放行時都有一定的離散度,即前面的車輛速度曾經比擬快,但后面車輛剛剛起步。紅綠燈周期越長,離散度越高。板樟山隧道在綠燈放行時經常會呈現前面路口曾經空了,后面還有一堆車擠在一同,形成通行資源糜費。上述放行方式的根本思緒是,每當一個方向呈現空檔,就同時放行另一個方向的車流,讓來自迎賓北的車流與來自檸溪的車流互相就對方的空檔交叉,進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