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手繪
墻體廣告 1日清晨,
遂寧市蓬溪縣67歲的“知心爺爺”劉華榮打掃干凈屋子,為村里的32個留守孩子準備好玩具,靜靜地坐在家門口等著孩子們放學。10年前,他自費在村里籌建“留守學生之家”,成為孩子們的“玩樂天堂”。十年間,他的“留守學生之家”先后幫扶與接納過近700名孩子。
近10年來,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的關(guān)注焦點,為讓留守兒童接受教育與家庭關(guān)懷成為關(guān)愛
農(nóng)村青少年群體的工作重點。本世紀初,蓬溪縣部分已退休的老教師、老干部、老模范、老專家等老年人組成“五老志愿者”,繼續(xù)發(fā)揮余熱,并從物質(zhì)、心理疏導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幫助
農(nóng)村留守兒童。
輔導孩子閱讀
32個留守兒童的“知心爺爺”
劉華榮,今年67歲,
遂寧市蓬溪縣人,也是
遂寧市第四屆“助人為樂”模范。他原是名基層干部,退休后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多年堅持用親情關(guān)愛留守兒童,被人尊稱為“知心爺爺?!苯衲甑拿總€周末,他都要無償照顧村里的32名留守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其中最小的孩子僅7歲,最大的只有13歲。
2005年,因兒子兒媳外出務工,劉華榮的7個孫子孫女每天都偷偷溜進網(wǎng)吧、游戲廳玩耍,常有夜不歸宿的情況發(fā)生,而村子的孩子也有同樣的經(jīng)歷。為改變現(xiàn)狀,劉華榮想建“親情驛站”,讓孩子們到驛站學習和玩耍。2006年2月,他拿出5萬多元積蓄,建起兩層共90平米的平房,將平房二樓作為“留守學生之家”,還配置了400多冊圖書、一臺彩電、一臺VCD以及學習用的桌凳,鍛煉用的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健身器材。
從2006年起至今,劉華榮的“留守學生之家”共接待和幫助過700多名孩子。2011年至2014年,是驛站幫助孩子最多的時候,每個周末都有40多孩子來玩耍或?qū)W習。其中,年齡最大的女孩現(xiàn)在已大學畢業(yè),并從
廣州購置一些學習用具寄回“留守兒童之家”。
劉華榮說,從“留守學生之家”建好投用后,村里的孩子不再去網(wǎng)吧,每周都到他家來看書、彈琴、唱歌或游戲。為避免安全事故發(fā)生,他還為孩子們免費提供午餐。在劉華榮心中,留守兒童和其他孩子一樣,同樣需要傾聽他們的心聲。為此,他常常給孩子們講故事,為孩子排解在學校遇到的煩心事。
“我雖不能代替孩子們的父母,但可以用愛去溫暖他們的心?!爆F(xiàn)在劉華榮雖已年邁,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回家后能繼續(xù)將“留守學生之家”辦下去,為村里的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心靈慰籍的港灣?!昂⒆觽冊谶@里才能感覺到有父母在陪伴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