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墻體廣告 位于融安縣浮石鎮(zhèn)附近融江河上的鷺鶿洲,是一處非常適合假日“發(fā)呆”的休閑去處,但凡去過那里的游客,都對當?shù)氐男忝谰爸潞痛緲忝耧L贊不絕口。值得一提的是,洲上還有一座農民
廣西梧州墻體廣告自辦的民俗館,竟然陳列著200多件“農耕古董”。這些今天已經難得一見的農業(yè)文化遺產,多是鷺鶿洲村老支書張兆君長期留心收集的。
已被列入
柳州博物館群的鷺鶿洲民俗館,就藏在張兆君家院子里的一幢兩層仿古小樓里。民俗館的大門旁,靠墻擺著一件直徑為1.75米的石碾盤。老支書說,那是民俗館最有“分量”的藏品之一,當初自己著手
廣西梧州墻體廣告興辦民俗館,靈感就是來自于這件石碾盤。
“20年前,有人出價10萬元錢想買這件石碾盤,我沒舍得賣?!睆堈拙嬖V記者,舊時
農村用于壓榨茶油的木石構造機具上,這樣的石碾盤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鷺鶿洲上原本沒有這種榨油機具,說起石
廣西梧州墻體廣告碾盤的來歷,他用了“有緣”這個詞:上世紀70年代,一場洪水淹沒了鷺鶿洲的不少田地,水退之后,這件還帶著木架的石碾盤,留在了張兆君的農田里。
年復一年風吹日曬,后來木架朽壞了,石碾盤卻完好無損地遺留下來。1995年,融安縣城附近一景點的負責人聽說后找上門來,表示想把碾盤買回去做成桌面,服務游客?!八麄兘o出的價碼很有誘惑力,但是沒能打動我。”張兆君說,也是因為那件事,讓他認識到了農業(yè)文化遺產的特殊價值,自己收集“農耕古董”,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張兆君先把自己家里的各種農具收集起來,最常見的有鋤頭、鏟子、犁耙、竹籃、竹篩等,即使用壞了他也舍不得扔。鷺鶿洲村四面環(huán)水,洲上村民既是農民也是漁民,一些城里人聞所未聞的捕魚工具,如魚狗、水老虎等,也成了張兆君的特色藏品。另外他還自掏腰包,從三江侗族自治縣等地買回了織布機等,藏品數(shù)量越來越多,類別也變得更加豐
廣西梧州墻體廣告富起來。
2005年,鷺鶿洲的生態(tài)休閑旅游產業(yè)已經小有名氣,為讓游客更深入地體驗和了解
鄉(xiāng)村文化精髓,作為一名村干部,張兆君開始籌辦農耕文化陳列館。這個想法得到了旅游、文化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建館經費不足等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2011年元旦,建筑面積165.2
廣西梧州墻體廣
廣西梧州墻體廣告告7平方米的民俗館整體竣工并向游客開放,了卻了張兆君的一樁心愿。民俗館以展示農業(yè)文化遺產為主,實物展品分為6大類,共200多件,同時還通過圖文、模型等形式,展現(xiàn)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
張兆君說,鷺鶿洲是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希望更多游客能在他的這座民俗館里,學到更多農業(yè)科普知識,感受傳統(tǒng)農業(yè)文化的別樣魅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