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墻體廣告 10月中旬,52歲的
烏魯木齊居民巴哈爾古麗女士帶著10歲的孫子坐進了“公益漢語講堂”上。她說:“這下我能夠和孫子一起學習(漢語)了?!敝v堂上,聚集了幾十個年紀不一樣的維吾爾族學員?!肮鏉h語講堂”的發(fā)起人是
新疆阿買提江紅西裝公益安排負責人——29歲的阿買提江·買買提。
“誰知道‘欠好’是什么意思?”在公益講堂上,“教師”阿不都沙拉木·阿力木指著黑板上的字問。話音剛落,十幾只手高高舉起。“跟‘亞克西’(維吾爾語好之意)相反,例如我今日身體不舒服,我感受‘欠好’?!睂W生努爾曼·米吉提對“欠好”如此理解。
這個“格外”的講堂不僅上課地址格外,教師也是
新疆大學的愛心志愿者,學員中,除學齡兒童外,還有一半是成年人。
本年20歲的努爾曼·米吉提通知記者,她已經(jīng)在這里學習漢語20多天。3個月前,她從
新疆南部
和田來到
烏魯木齊務工,從兄弟口中得知能夠在“公益漢語講堂”免費學習漢語,9月17日她便報名參與該講堂第二期學習班。
初中學歷的努爾曼因家庭因素停學,但一向有個大學夢?!拔蚁虢?jīng)過這個時機鞏固漢語常識,然后經(jīng)過自考完結上大學的心愿?!迸瑺柭f。
據(jù)悉,該講堂分為早、晚班。當日21時許,一位名叫巴哈爾古麗·買買提的婦人帶著孫子前來報名。負責人努爾亞·亞森問詢后,將他們領進講堂,并為他們發(fā)放了“根底漢語”課本和文具。
談及開辦“漢語公益講堂”的初衷,阿買提江·買買提坦言,幼時因家境貧寒,他只讀了兩年書,因而想經(jīng)過公益講堂給更多想學習的人提供一個渠道。
“我?guī)蛣e人放過牛、羊,學過修車、賣過瓜,曾經(jīng)也輾轉過很多當?shù)??!卑①I提江回想道。2010年,他來
烏魯木齊市打工,經(jīng)人介紹他找到一間鐵皮房子開修理鋪,吃住都在鋪子里。
“冬季鐵皮房沒有暖氣,一到下雪天就有一些好心人請我到家里去住,我不去住,第二天我們便會敲門把我叫醒,還常常給我送吃的?!卑①I提江說:“那時鄰近一家銀行經(jīng)理看我困難,雇我去掃雪,一個季度給4000元(人民幣)酬勞?!币院?,阿買提江開端批發(fā)出售平時生活用品,他的啟動資金是一位姓任的漢族老板借給他的?!拔液芨袆?,其時和他并不熟,但他那么信賴我?!卑①I提江說。
經(jīng)濟狀況改善后,心胸感恩的阿買提江也期望協(xié)助別人。從2013年起至今,他積極參與和發(fā)起了100多場次的公益慈悲活動,為
烏魯木齊、
吐魯番、
哈密等地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患病青少年、創(chuàng)業(yè)青年累計捐款捐物達100余萬元人民幣。
“
新疆是個多民族的我們庭,言語是交流的橋梁,我期望我們更好地把握我們國家的通用言語——漢語。”阿買提江說?,F(xiàn)在,該公益漢語講堂已開設兩期,訓練學員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