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墻體廣告 高山流水,知音江城;來到
漢陽,即是知音。
武漢和古琴藝術(shù)有著深沉的歷史淵源,自從春秋時期伯 牙在
漢陽江口演奏《高山流水》遇到知音鐘子期,從此古琴文明便有了知音這個魂靈,
漢陽古琴臺成了古琴與知音的標(biāo)志。第五屆琴臺音樂節(jié)時期,很多古琴名家將 齊聚江城,為市民們帶來五光十色的古琴系列活動,長江日報也將聯(lián)手
漢陽區(qū)、市文明局一起尋覓懂音樂、酷愛古琴的“鐘子期”,和名家共襄盛舉。
作為千古佳話“高山流水”的發(fā)源地,
武漢備受古琴藝術(shù)家、古琴愛好者喜愛,由于這里有古琴臺, 這里有鐘子期,這里有知音。這些年,
武漢的古琴藝術(shù)溝通活動也十分活潑,曾成偉、李鳳云、龔一、李祥霆等古琴名家曾多次來漢表演,并出席古琴溝通活動,不 僅備受江城古琴迷們期待,更有
長沙、
鄭州等地的粉絲趕來“追星”。在江城,不只有
武漢音樂學(xué)院的古琴傳承演示教學(xué)基地,有琴臺大劇院、琴臺音樂廳,還有大 大小小的琴社多達(dá)數(shù)十家,聚集了很多古琴愛好者,還有不少外國友人為琴入神。
將于10月27日開幕的第五屆琴臺音樂節(jié),將以古琴為主題,為市民帶來一系列五光十色的活動。屆時,趙家珍、曾成偉、李鳳云、
黃梅、巫娜、丁承運等十多位古琴名家將齊聚江城,舉行古琴高峰論壇和專場表演。
10月30日晚,第五屆琴臺音樂節(jié)將在
武漢三鎮(zhèn)的古琴臺、晴川閣、黃鶴樓、長天樓、
武漢音樂學(xué) 院等十個場所一起舉行“滿城盡尋鐘子期,琴臺共譜知音曲”古琴之夜雅集活動,約請市民和名家面對面溝通,共賞雅樂。為此,
漢陽區(qū)、市文明局和長江日報也共 同建議“滿城盡尋鐘子期”搜集活動,約請古琴藝術(shù)的愛好者參加“古琴之夜”雅集活動,和他們心目中的“伯牙”以琴會友,再續(x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 話。
“鐘子期”報名條件:愛古琴就可以!
在“高山流水”的佳話中,鐘子期雖然是一位山野樵夫,卻熟知音律,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他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巍巍乎若太山”、“湯湯乎若流水”的不一樣心境,把曲中意象說得窮極通透。
這次搜集的“鐘子期”,性別、年齡、工作都沒有約束,規(guī)范只有一個,那即是酷愛古琴藝術(shù),對古 琴賞識有自個的見地。如果您或許您身邊的老友喜歡古琴,不管是不是會演奏,只要他對古琴有熱心,或許有格外的故事,或許和古琴名家有過溝通閱歷,都可以報名 參加,取得10月30日晚和古琴名家們面對面溝通的時機(jī)。
本次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報名并參加現(xiàn)場活動的市民均可取得一份精巧紀(jì)念品,在活動現(xiàn)場與古琴名家現(xiàn)場溝通的市民更可取得由古琴大咖送出的精巧禮物。